English

臺灣個體戶廈門創業忙 大陸市場吸引力趨大

2012年11月29日 08:53:00來源:新華網

  近來在廈門,每到傍晚下班時分,廈禾路文灶附近的豚殿包子店顧客就明顯多了起來,熱氣騰騰得讓人忘記了已是冬天。

  “豚殿包子店今年5月10日開業,3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月店租就要一萬多元,加上10名員工的工資,成本壓力不小。且今年餐飲業也不太景氣,但我們剛過半年就能做到保本經營,算是很不錯了。”來自臺灣的店老闆何柏毅情緒顯得十分飽滿。

  在臺北知名的士林夜市,何柏毅家經營煎包小吃已有四代。廈門開店,是這家老字號小吃店在大陸“拓展市場”的第一站。

  在廈門市的中山路、廈大、蓮坂等商圈,正出現越來越多像豚殿包子店這樣的個性化小吃店,雞排、香腸、麵包、冰品,不一而足,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臺灣個體戶。

  “來廈門之前,我們還不知道個體戶這個説法。”廈門市思明區個私協會臺商分會會長黃啟璋告訴記者,在廈門創業的臺灣個體戶中,餐飲業者佔到了大多數。

  臺灣個體戶的産生,始於2006年。當年1月19日,廈門市工商局出臺《臺灣居民在廈門市申辦個體工商戶登記的若干規定》,這也是大陸第一個“臺灣居民個體戶”可操作的落地政策——允許臺灣居民在廈門申辦個體戶營業執照。當年,登記數就突破了100家。

  在此之前,不少臺灣居民開店都要借用大陸居民的名義來申辦個體營業執照,由此帶來的風險不言而喻。允許臺灣居民在廈門申辦個體戶營業執照,讓臺灣業者免去了投資經營的後顧之憂。

  據廈門市工商局統計,截至今年10月31日,廈門共登記臺灣居民個體工商戶1050戶,投資總額7657萬元人民幣。

  今年來,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廈門餐飲業遭遇多年未見的困難。但不少來自臺灣的小吃業者,仍看好這裡的發展前景。今年至今,全市新設臺灣個體戶98家,資金額844萬元人民幣。

  在豚殿包子店對面就是一家叫“綠蓋”的臺灣冰品店,也是今年7月間開業的新來者。

  在臺灣小吃業者看來,廈門是臺灣小吃大陸創業的最佳城市。廈門與臺灣一水之隔,原料、設備引進都比較便捷,重要的是同樣的閩南鄉音,讓大家有本地人之感。

  “大陸這麼多消費群體,經濟在不斷發展,何況人離不開飲食。做吃的關鍵是要勤奮,現在臺商在資金上已經缺少優勢了,唯有用心。”黃啟璋説。

  位於明發商業廣場的G師傅雞排店,2010年開了第一家店。G師傅雞排店股東林建道説,雖然今年餐飲業的整體行情並不太好,但雞排店晚上幾乎都是滿座,盈利沒有問題。

  林建道以前在臺北經營一家網路公司,但近年來生意日漸萎縮,全部心思都放在經營大陸的雞排店。雖然進入大陸才2年多,但林建道卻把小雞排做成了大生意。以廈門為據點,G師傅目前在福建全省有10家店,其中一半為加盟店。

  林建道告訴記者,除了雞肉和油在本地採購,其他輔料都由臺灣運來。以炸雞粉為例,光運費就抵得上本地的採購成本。但為了調出最獨特的風味,還是堅持從臺灣進貨。

  廈門市工商局局長陳海疆表示,廈門市利用獨特的對臺區域優勢,著力打造臺灣居民創業的優越環境,目前在廈門已經形成了一個臺灣居民個體戶群體。

  2007年4月,廈門市思明區個體勞動者協會臺商分會成立,這是全國首家以臺灣居民個體工商戶為會員的個體勞動者組織。目前,該分會已擁有會員200多家。

  黃啟璋説,小吃店是臺灣個體戶創業打拼精神的生動體現。很多人從單店做起,積累管理經驗,做出品牌,再進行連鎖加盟經營。小吃已不能簡單視為小生意,年營業額幾百萬的並不少見。

  今年6月,臺灣業者已經在廈門市湖裏區開設了一個美食城。眼下,黃啟璋正在思明區尋找合適的場所,計劃聯合臺灣小吃業者再開一家美食城。

  “隨著兩岸關係越走越近,大陸市場對臺灣個體戶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臺灣個體戶來廈門創業。”眼下正在尋找店面,準備開第二家煎包店的何柏毅説。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