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抓住五個字 第六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看透透(圖)

2012年11月23日 10:38:00來源:海峽都市報

抓住五個字 第六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看透透

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16日在武夷山開幕

  11月16日至18日,第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武夷山市舉行。

  本屆茶博會擁有很多“第一”:第一次開設國際展區,第一次舉行茶王拍賣會,第一次舉行海峽兩岸祭茶大典,花車嘉年華第一次亮相茶博會……

  本屆茶博會還有很多“之最”:臺灣地區參展商數量比去年提升65%,是歷屆茶博會之最;參展産品種類達6000多種,遠超前5屆數量和水準……

  三天時間,舉行了茶葉展館、花車巡遊、高峰論壇、茶王拍賣、鬥茶大賽、祭茶大典等系列活動,茶博會更像一次盛大的節日,讓兩岸茶人和國際茶人共同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

  想全面了解本屆茶博會嗎?本刊茶博會報道組將用五個字為您全面解讀。

  聚:臺灣館很熱門韓國印度的茶企也來了

  “五天之前,我就趕到武夷山來籌備會展的有關事宜了。海峽兩岸茶博會作為兩岸茶人品茗交流的平臺,作用越來越多。”

  已連續參加4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的臺灣茶商李先生説,三天展期,臺灣館一直保持著高人氣,不少人專門來到這裡感受臺灣的茶文化,其中不乏來尋找商機的。“武夷山懂茶的人多,喝茶的人更多,在這裡展覽,事半功倍。茶博會是宣傳品牌的好舞臺。”李先生補充説。

  據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茶博會總展位數共有1183個,臺灣館的118個展位最早被訂購一空,報名參展臺商超過200人。“臺灣茶人、茶企非常看好本屆茶博會,不僅往屆的參會嘉賓早早報名參加,還出現了不少新面孔。展會共設118個臺灣專館展位,有200多名臺商參展,比去年增長了65%,創下歷屆之最。”

  與此同時,本屆茶博會引入國際化元素,首度開設國際展區,韓國、斯里蘭卡、印度等國的茶業企業齊聚武夷山,與中國茶人茶企深入交流,這給茶博會增加了不少看頭。

  商:簽約項目77個 簽約金額突破200億

  海峽兩岸投資貿易洽談會也是本屆茶博會的一個重頭戲。記者了解到,本屆茶博會共簽約項目77個,簽約金額217.78億元,項目範圍涵蓋全省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

  在簽約項目中,投資貿易洽談會項目62個,簽約金額154.1億元;武夷山專場簽約項目15個,簽約金額63.68億元。簽約項目涉及較為廣泛,除了以茶葉種植、觀光、精深加工為主的農業項目外,還包括食品加工、林産加工、機械製造等工業項目以及度假、休閒、高檔酒店等旅遊文化商貿服務業項目。

  在展會現場,參展産品涵蓋了茶葉、茶具、茶保健品、茶工藝品、茶傢具、茶包裝、茶葉科技及加工、茶機械等6000多種産品,遠超前5屆數量和水準。展會現場交易也很火爆,據統計,現場交易額達1.16億元。

  精:一斤“大紅袍”拍出23.6萬!

  茶王拍賣會和民間鬥茶賽是精品茶葉的舞臺,引來眾多關注的首屆茶王拍賣會在17日舉行。拍賣現場,買家頻頻舉牌,最終55個拍品拍出,總拍賣金額達230多萬元人民幣,平均每斤拍出約43500元。

  據組委會介紹,參加拍賣的拍品都是由茶企選送,然後經茶界專家評審,專家們從武夷山大紅袍、水仙、肉桂等150多種茶樣中選出的70個拍品。在拍賣現場,來自深圳、杭州、上海等地的150余名客商參與了競拍。

  整場拍賣會中,由武夷山一家茶企選送參拍的“大紅袍”最終拍出了最高價,500克以23.6萬元成交。而另外一款由武夷山茶企選送參拍的500克高端白茶翡翠瑞芽,也引得參拍者紛紛出手,幾番爭奪下來,最終被上海客商以13.5萬元中標。

  此外,民間鬥茶賽經歷了三天的激烈角逐,評委團從兩岸茶農選送的5個茶係600多種茶樣中,評選出大紅袍、水仙、肉桂、工夫紅茶、臺灣烏龍、鐵觀音的狀元、金獎、優質獎。

  當地一位茶界專家表示:“茶王拍賣會和民間鬥茶賽為各大茶企提供了一個展現實力和接受市場檢驗的舞臺,有利於茶文化的傳播和茶産業品牌的塑造。”

  道:海峽兩岸茶人 首次舉辦祭茶大典

  11月16日下午,“2012海峽兩岸茶人祭茶大典”在武夷山市中華茶博園舉行。

  來自兩岸三地的108位茶人,向茶祖神農氏和彭祖、武夷君等歷代為海峽兩岸茶産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先賢敬茶、敬獻花籃。據了解,這是海峽兩岸茶人首次舉行祭茶大典。

  16日下午2時,編鐘悠揚,鼓瑟齊鳴,108位茶人統一著裝,列陣而立,共同祈願茶業興旺,促進兩岸交流。

  活動主辦方負責人介紹説,11月16日也是世界寬容日,特別選取在這一天舉辦祭茶大典,正是因為茶是最包容的飲料,沒有地域、民族、性別、年齡之分,茶文化蘊含“感恩、包容、分享、結緣”的精神,而祭茶活動正是弘揚寬容理念最恰當的方式之一。

  論:針對小品種茶葉借鑒法國酒莊管理模式

  11月16日下午,在武夷山高爾夫酒店,一場海峽兩岸茶界同仁座談會正在舉行。這場座談會由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主辦,兩岸茶人共同討論如何“攜手共建生態、健康、持續的茶産業”。

  “資源互補使兩岸茶業合作擁有堅實的基礎。”臺灣地區南投茶鄉鹿谷鄉的農會理事長陳文益的觀點得到與會者的認同。陳文益認為,臺灣地區土地資源稀少,個人種茶單産能超過10公頃的很少,但在福建個人種茶單産能達到20公頃以上的相當多;從茶葉市場來看,臺灣地區的茶葉市場偏小,增幅緩慢趨於飽和,福建則與此相反。

  “針對某些小品種茶葉,我們可以借鑒法國酒莊的管理模式。”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家坤提出,“在法國對有級別的酒莊産出的産品數量都有嚴格的限定,如果超出,生産者將受到懲罰,這樣的管理模式同樣適用於兩岸特殊品種茶葉的保護。”

  “兩岸茶樹同根、茶道同源、茶技同門、茶藝同祖,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執行會長陳光普表示,“協會願意做兩岸茶業合作交流的紐帶、橋梁、平臺,通過優勢互補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