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茶味濃 譜寫兩岸合作新篇章
漳平, 這個位於福建西南部的城市,曾經是中央蘇區,它的土壤也是紅色的。當地屬亞熱帶山區氣候,境內“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聞名遐邇。漳平境內出土的紫砂壺,説明瞭漳平很早就盛行功夫茶和講究飲茶文化。漳平水仙茶在清代已具相當規模並有專門茶葉加工作坊,清朝光緒二十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一百年前的輝煌如今重獲新生。得益於全國茶産業蓬勃發展的勢頭,茶産業已經成為漳平市農業主導産業之一。全市現有茶園面積10.14萬畝,産量預計1.1萬噸, 茶業總産值17.65億元。並已形成了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官田鐵冠三大茶葉品牌。漳平水仙茶集體商標獲得福建省著名商標、“漳平水仙茶”獲得國家級地理標誌原産地保護。
名茶之鄉 名副其實
茶産業是漳平傳統優勢産業,自元代以來種植,明清初具規模,在100多年前就屬閩“建茶”系列,發展歷史悠久。
漳平市歷來重視茶産業發展,2004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茶産業擺在農業發展的突出位置,作為主導支柱産業和民生産業,納入“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形成黨政重視、部門齊抓的格局。同時,茶業自身發展也讓社會逐步形成了“品茶、議茶、種茶、制茶、經營茶”的良好氛圍。全市擁有福建省級茶葉龍頭企業2家,龍岩市級茶葉龍頭企業19家,涉茶人員超過7.5萬人,建成了臺品、鴻鼎、尚順、岳山、仙匯、九鵬、南星、昌名、戴雲山茶業等一批先進的茶廠和標準化生態茶園。目前,1000多家加工企業中有規模(2000萬元)以上企業28家,百萬以上企業 56家,50萬以上企業 89家,共同引領和帶動全市茶産業又好又快發展。
近年來,漳平利用生態、區位、人文優勢,大力發展茶産業,弘揚茶文化,全力推進漳平茶葉品牌建設,獲得了“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産茶縣”、“福建省十大産茶大縣”、“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産基地”、“全國烏龍茶(永福高山茶)加工示範基地”、“國家級漳平市水仙茶綜合生産標準化示範基地”、“緊壓烏龍茶餅唯一産地”、省生態農業試點縣、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縣、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全國十大生態産茶縣”等一個又一個國家級、省級榮譽。
兩岸合作 茶味漸濃
深化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是漳平市的一大亮點。茶業也搭上了兩岸合作的東風,路子越走越寬。在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這一平臺上,漳平建成了“大陸地區最大的臺茶生産地和臺灣茶農投資最密集的區域”。截至目前,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共引進臺灣茶葉品種7個;引進臺灣有機農業、茶葉加工技術、“豆漿”噴灌技術、茶葉採摘技術等先進技術多項,專利技術6項。
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還組建大陸第一家臺資農民專業合作社——漳平永福閩臺緣高山茶産銷合作社。合作社緊緊抓住閩臺農業合作的有利時機,通過建立農業標準化項目,推廣高山茶種植、加工技術標準,擴大高山茶産業規模,結合臺灣烏龍茶加工技術設備和生物防控技術等方面優勢,提升永福高山茶産業品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開拓創新 書寫新的歷史
漳平茶産業創造的輝煌是漳平人民不斷開拓創新的寫照。通過大力實施茶葉加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推行清潔化、標準化茶葉加工集中區建設,“十二五”期間,漳平將集中建設10個標準化加工集中區,促進茶葉種植、加工專業化分工,實現茶葉、設備、勞動力等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逐步培育茶葉産地市場形成,推進茶産業集約化發展。
漳平已勾畫出“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藍圖:全面實施兩個“183”工程,即“建設一個現代化閩西南名茶城”,對80家茶葉加工廠進行平均清潔化改造,開辦30家“漳平名茶”茶葉專賣店;實施一個茶葉有機專用肥重點項目,新建8萬畝高效安全生態良種茶園,開創3條茶文化休閒旅遊路線,提升茶業産業化發展水準。
明年漳平將啟動建設閩西南名茶城,計劃投資2億元,規劃總用地400畝,劃分為四大區域,即由投售大廳、拼配托運中心等組成的名茶交易區;由茶文化博物館、生態綠地和水面景觀構成的茶文化區;以及具有辦公、會議、娛樂等功能的綜合管理區和市場配套服務區。建成集名茶貿易、品質監控、文化交流、觀光遊覽和休閒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區域性、現代化茶葉集散中心。該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茶城將於2015年建成,建成後,茶城年交易量將達到1萬噸,年交易額達到10億元。
漳平還推進水仙茶製作工藝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工作,使水仙茶真正成為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農業發展水準。據悉,到2015年,漳平的水仙茶面積將達6萬畝左右,全市茶葉總面積達13.5萬畝,産量達2.2萬噸,茶業總産值達22億元。
海峽潮涌展宏圖,漳平跨越正當時。漳平茶業,正在書寫一段新的歷史。
(陳長飛 陳錫貴 俞仁花)
[責任編輯: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