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行廈門中心支行積極拓展兩岸人民幣清算渠道

2012年07月05日 10:35:00來源:金融時報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在落實國務院關於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方案,探索兩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試,推進海峽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拓展兩岸人民幣直接清算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近日,廈臺兩地建立了兩岸人民幣直接清算機制,首筆兩岸人民幣直接結算資金落地,實現了兩岸人民幣NRA賬戶、代理行、清算行三種結算模式並行,結束了閩臺兩地人民幣繞道香港等第三地清算的歷史。

  政策引導跨境結算渠道逐步拓寬

  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行長李偉平告訴記者,近年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在兩岸金融合作中發揮了重要的先行作用,主要得益於兩岸金融合作相向而行的共同意願以及三個層面的政策對接:一是人民銀行跨境人民幣結算機制相關政策不斷完善。目前,海峽兩岸企業可以通過港澳清算行、區域代理行和境外機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NRA賬戶)三種結算模式,開展貿易和投資項下的人民幣結算,兩岸經貿交往中人民幣結算比重不斷攀升。二是臺灣地區監管部門近年來在兩岸貨幣清算方面態度積極。去年開放了臺灣地區銀行的國際業務分行(OBU)辦理人民幣業務,並擴大了業務品種和經營範圍,未來有望進一步突破。三是廈門市地方政府大力支援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和兩岸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在銀行機構建設、業務拓展、人才引進、交流合作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援。因此,兩岸人民幣跨境結算渠道從最開始單一的港澳清算模式,到現在的三種結算模式並行,有力促進了兩岸經貿金融合作交流。

  目前,廈臺兩地已經實現人民幣直接結算。2012年4月19日,臺北富邦銀行與廈門銀行正式簽署了人民幣清算結算協議書,並在廈門銀行開立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自此廈門銀行將可以直接為臺北富邦銀行提供人民幣代理清算服務,結束了廈臺兩地人民幣繞道香港代理清算的歷史。同時,多家臺灣地區企業在廈門銀行、中行廈門分行、興業銀行(601166)廈門分行等開立人民幣NRA賬戶,實現與廈門地區貿易對象的人民幣直接結算。因此,廈臺兩地已經實現了代理行和NRA賬戶兩種模式的兩岸人民幣直接結算,成為傳統港澳清算行人民幣間接結算模式的有益補充。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4月末,廈門地區銀行機構共辦理130筆境外交易方來自臺灣地區的跨境人民幣資金實際收付,金額合計35.52億元,佔實際收付總量的11.29%,比2011年末提高約5個百分點,遠高出全國平均水準近9個百分點,凸顯廈門對臺金融交流合作優勢。目前,臺灣地區已成為廈門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第三大境外交易方。

  産品創新金融業務合作日益緊密

  記者了解到,廈門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自身優勢,加大金融産品創新力度,在貨幣清算、賬戶管理、貿易融資、信用增級等方面開發了很多具有地緣特色的金融産品,服務於兩岸經貿交流,受到兩岸企業和居民的普遍認可。其中,廈門銀行作為地方的法人銀行機構,充分利用其貼近本地市場、經營自主靈活、對臺輻射力強等優勢,在開闢兩岸貨幣清算結算渠道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先行作用。今年5月份,廈門銀行通過剛開立的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成功辦理了兩筆人民幣直接結算資金落地;並且通過臺灣地區企業在廈門銀行開立的NRA賬戶成功辦理了對臺人民幣直接結算,産生了良好的區域示範作用。

  多管齊下力促海峽兩岸金融交流合作“我中心支行在圍繞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增進兩岸金融交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得到了地方政府部門和銀行機構的大力支援配合。”李偉平向記者介紹説,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政策宣傳。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廈門中支始終高度重視政策宣傳工作,先後通過廣交會、九八國際貿洽會、外經貿服務日、中小企業服務日、行業企業協會等平臺,直接面對臺資企業及其他外經貿企業開展政策宣講,增進了社會各界對跨境人民幣業務的理解和認同。二是現場調研推動。廈門中支密切跟蹤和關注市場前沿,先後深入走訪建發、國貿等外向型企業以及宸鴻科技等大型臺資企業,了解企業經貿結算需求,組織召開臺資企業專場調研會,引導臺資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結算。三是方案設計。廈門中支不斷探索兩岸貨幣清算結算先行先試路徑,詳細分析比較代理行模式、港澳清算行模式、NRA賬戶模式和未來人民幣支付清算系統(CIPS)模式四種方案的優劣,提出將廈門打造為區域性貨幣代理結算中心的總體思路,切實落實國務院關於廈門市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政策,力求突出廈門作為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優勢。

  記者獲悉,下一階段,廈門市中心支行還將在探索臺灣地區機構參與人民幣RQFII試點,研究內地新台幣兌換和交易清算機制以及臺灣地區人民幣兌換和交易清算機制等領域問題,力求突出廈門作為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先行先試優勢,為促進海峽兩岸金融交流合作進行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