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也有“南靖村” 先民從漳州南靖縣遷臺

2012年06月07日 13:11:00來源:福建日報

  在我省有個南靖縣,而在臺灣的嘉義縣也曾有個南靖村。

  明末清初時期,羅姓先民羅宗權等從漳州南靖縣遷徙臺灣,在嘉義縣水上鄉拓墾,並在墾荒創業地建立起了一個人居部落,為讓後代銘記祖輩是從大陸南靖縣遷徙而來,就將居住地命名為“南靖”,從那時起在嘉義縣水上鄉有了一個“南靖村”。嘉義縣也成為南靖先民遷徙臺灣的主要居住地之一。

  根據譜牒等相關資料記載,南靖縣與臺灣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早在明清時期,南靖全縣65個姓氏中,有53個姓氏後裔遷徙臺灣,絕大多數的姓氏在臺灣的發展都超過百年曆史,最早的已有300多年,在臺灣有南靖籍臺胞100多萬人,是漳州市重點臺胞祖籍地之一。

  隨著歷史的變遷,南靖的地名依然存在,原有的南靖村已成為交通四通八達、商貿較為繁榮、人口較為集中的小城鎮了,所不同的是臺灣嘉義縣水上鄉原來的南靖村部落現已分為南和村、三鎮村、靖和村三個村。

  嘉義縣水上鄉南和村的所在地之前稱南靖村,現有人口1000多人,村民以羅、賴兩個姓氏的居多。

  三鎮村成立於1906年,迄今已有106年,人口過千。村轄內有鐵路局南靖車站、公路局南靖站、南靖糖廠、南靖小學、南靖派出所、南靖零售市場、南靖郵局等,交通十分便利。在日本佔領時期,三鎮村轄區內設立東洋制糖株式社會南靖制糖所(現為臺糖公司南靖糖廠)。南靖糖廠的設立,帶來了區域的繁榮,農、工、商等相關行業和人口都匯聚到南靖村,為了便於管理,因此將人口匯聚區域另設為南靖所在地的一個部落。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將南靖糖廠轄區所在地、南靖外溪州、十一指厝等合併成立“三鎮村”(南靖糖廠、外溪州、十一指厝等三座落稱為“三鎮”)。

  靖和村的組建源於南靖糖廠人口的集聚而成,現有常住人口700多人。1915年,日本在南靖村設立東洋制糖株式會社,創設南靖制糖所,建設宿舍安置員工,逐步形成了以糖廠員工為主體的人口集聚區,由此成立村落。日本投降後,制糖所改為糖廠,村轄區域也重新明確劃分,將廠區設為南靖糖廠靖和村,廠外設為南靖車頭三鎮村。由於南靖制糖所地理位置處於鐵路和公路交通主要幹線上,有客貨小火車通往朴子腳、港子乾、布袋嘴、義竹圍等地,海産均由靖和村轉運往南北各地出售,每天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靈應公義士廟是原南靖村民的主祀廟宇,建於明末時期,1978年改建,主祀神明是福德正神。明朝末年,隨鄭成功來臺的賴阿讃、鄭祿兩位壯士在參加反清復明戰鬥中陣亡。另在清光緒21年間,日寇侵臺,地方誌士組織義勇軍拒敵,由於支援不濟,致使全軍覆沒,當地居民感念他們抵抗外來侵略英勇就義的浩氣,同時警示後人,捐款建造了靈應公義士廟。現廟宇香火鼎盛,已成為當地居民重要的活動場所。(林躍光 林順來)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