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開幕 閩臺茶農建甌相見恨晚

2012年05月28日 16:23:00來源:海峽都市報

黃美備(左一)和林志純(左三)在一起切磋茶技

  首屆“海峽杯”閩臺烏龍茶品鑒交流會將於今天在百年矮腳烏龍的故鄉、建甌市東峰鎮開幕。昨天記者一行趕往建甌,一齣高速路口就看到高大的活動宣傳牌矗立在路旁,交流會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來自臺灣茶文化推廣協會、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的30位臺農已抵達建甌共襄盛舉。三地的茶農相見恨晚,昨天晚上就拿出了各自生産的精品烏龍茶進行交流。泡茶、品茶、評茶,個個既有實踐操作的經驗,又有專業理論支援,真讓我們大開眼界。

  綠色茶山為背景紅色展位很喜慶

  25日下午,記者走進會場所在地建甌東峰中學。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寬大的操場前面的主席臺上已經豎起以茶山為背景的背景板,後面是6個大紅的圓柱氣球,烘托出熱鬧的氣氛。操場兩邊,是一頂頂紅色的帳篷小屋,作為茶企展位,在青山綠水之間格外搶眼。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會場佈置的最後檢查。

  建甌東峰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此次品鑒會將會有近500人參與,包括本地的14家茶企、臺灣茶文化推廣協會和漳平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茶企業負責人。

  會場上將辟出三個展位進行PK,建甌東峰鎮政府集合的本地各家茶企的矮腳烏龍茶精品、南投遊山茶坊的凍頂烏龍茶、漳平永福的臺農高山茶。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挑幡、茶藝、書法、舞龍等表演。

  東峰鎮希望借此次品鑒交流會,讓一杯清茶再敘兩岸情緣,增進兩岸茶文化的交流互動,共創烏龍茶品牌。東峰矮腳烏龍、臺灣青心烏龍、漳平永福高山茶,是同根同源的茶品種,希望借這次交流會強強聯手,共創雙贏。

  借助品鑒交流會打響矮腳烏龍知名度

  昨天一大早,建甌烏龍茶協會東峰分會副會長黃美備就到了正在佈置的交流會現場,從主席臺看到各展位,他説,這次品鑒交流會對建甌東峰的茶産業發展很有意義。建甌的百年矮腳烏龍雖好,但是知名度仍然不夠,非常感謝海峽都市報開展的“閩臺茶緣”有獎競答,搭起了閩臺茶産業交流的一個平臺,也讓東峰、南投、永福的茶農有緣千里來相會。

  建甌和南投雖然都是産茶大戶,但相互之間交流不多,平時喝到臺灣茶的機會也不多。這次機會真是難得,建甌茶農和臺灣茶農之間可以交流切磋,互相取經。

  特寫

  兩岸制茶師同醉茶香中

  當得知三地的茶農帶來了自己的看家好茶時,大家都坐不住了。昨天晚上,切磋交流首先在“百年矮腳”和“永福高山”之間展開,大陸一方是建甌烏龍茶協會東峰分會副會長黃美備先生,臺灣一方是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林志純先生。兩人在一番切磋之後,頗有相見恨晚之意。

  談採摘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昨晚黃美備先生先泡矮腳烏龍茶。林志純喝過後,讚是好茶,然後面帶微笑地説:“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這茶韻味足,但葉子太嫩了。”林先生對記者解釋,葉子太嫩,導致兒茶素堆積,最終使茶有苦的味道。黃先生顯然有所準備,“慢條斯理”地回應:“所以説採茶要看天氣預報,如果茶快熟了,那幾天剛好又是陰天或下雨颳風,那只能提前採,這是客觀因素造成的,真是沒辦法。”兩人相視而笑,都贊同“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談茶形矮腳條狀青心粒狀

  接下來,林先生和黃先生互換位置,林先生從上衣口袋掏出一小袋永福高山茶。他先給我們展示,只見顆粒狀的烏龍茶大小均勻,呈螺旋形。再聞,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黃先生説,矮腳烏龍茶條索呈緊結狀,尾端扭曲,與永福高山茶有些差異。不過,好的烏龍茶,不論是矮腳烏龍還是凍頂烏龍,都是韻味綿長,顏色漂亮。

  林先生開始沖泡,新鮮緊致的茶葉變得舒展。林先生接話説,好的烏龍茶,韻味一定要足,一定要把它的特色做出來。

  談製作發酵加焙火是關鍵

  林先生介紹,凍頂烏龍茶發酵度在40%~50%。它的工藝可以説已經藝術化,甚至可以利用自動恒溫恒濕來控制萎凋。

  黃先生則説,臺灣凍頂烏龍茶和東峰矮腳烏龍茶,在種植和製作方面,差異不是特別大,雖然臺灣高山茶被稱澆灌了豆漿。最大的差別在於,發酵度不同。臺灣凍頂烏龍茶是輕發酵茶,矮腳烏龍的最佳發酵是三紅七綠的“紅鑲邊”。

  談好茶醇是不雜,厚是做到位

  就這樣,聞一聞,喝一喝,聊一聊,聊到高興處,林先生又從口袋裏掏出一袋茶,有點神秘地説:“給你們嘗嘗什麼叫頂級好茶。”他介紹説,這頂級好茶,是今年獲得金獎的永福高山茶,發酵度不到50%,“有一點青,但青而不綠,又有一點金邊”。

  林先生再給記者聞倒騰茶葉後的茶壺,竟有一股胭脂粉味道,舒服而不讓人膩,正是頂級烏龍茶的奇妙之處。

  黃先生則有自己的想法,他説:“這味道太香了,如果是我,不要這麼香。”不過,他也連連讚嘆是好茶。黃先生對醇與厚有自己的理解,醇是不雜,厚是做到位,韻味足,恰到好處,靜心品嘗就可以品出矮腳烏龍茶的花果香,比如桂花香、水蜜桃香。(之光 藍天彬 王浩志 文圖)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