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交會”為福州跨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組圖)

2012年05月25日 16:02:00來源:經濟日報

圖為舉辦“海交會”的國際會展中心一角。 資料圖

  “海交會”臺灣商品展區吸引許多市民和遊客參觀、選購。圖為來自臺灣的廠商正在向觀眾推介産品。 石 偉攝

  近年來,福州市實施大開放戰略,發展開放型經濟,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打造良好投資環境,成效令人矚目。而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將為福州的科學發展帶來新契機。

  核心提示:作為福州大力實施大開放戰略,全力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背景下的一次經貿盛會,第十四屆“海交會”將圍繞“對臺交流、互利共贏”主題,通過展示兩岸經貿合作成果,促進央企、民企與外企“三維”項目對接,搭建起一個立足海西、聯結兩岸、面向世界的對外開放平臺。

  5月18日,由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國際貿促會、福建省政府主辦,福建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福建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中國國際貿促會福建省委員會、福州市政府承辦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簡稱“海交會”)將在福建省福州市拉開大幕。

  那麼,福州以怎樣的面貌來迎接這次盛會,“海交會”又將呈現怎樣的特色呢?

  先行先試

  創新打造交流平臺

  “海交會”,前身是創辦于1994年的中國福州國際招商月和創辦于1999年的海峽兩岸科技成果交易會,是國內最早舉辦的兩岸經貿展會之一。十幾年來,“海交會”走過了循序、穩健、務實的發展之路。

  1999年,20世紀90年代初始辦的福州國際招商月首次冠名“海峽科技文化博覽會”,第一次確定了“海峽”主題,成為最早舉辦的兩岸經貿展會之一。

  2000年,臺北電腦同業公會首次組團參展,在展館開設“臺灣資訊館”。

  2001年,福州馬尾與臺灣馬祖簽訂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兩馬協議”,率先形成了“兩馬”先行的格局。

  2002年,向馬祖供水協議簽訂,實現了大陸首次向臺灣地區供水;福州到金門辦展的協議同時簽訂,邁出了兩岸經貿交流由間接單向交流向直接雙向交流轉變的第一步。

  2003年,在大陸抗擊“非典”、經貿會展活動相繼取消的特殊時期,第五屆“海交會”如期舉辦,實現率先恢復兩岸辦展的“破冰”之舉。

  2004年,在往屆金門、馬祖組團參展的基礎上,澎湖地區首次組團參展。

  2005年,率先實現臺灣水果“零關稅”直航大陸的歷史性突破,結束了臺灣農産品只能間接進入大陸的歷史。

  2006年,率先擴大臺灣農産品準入及零關稅種類和範圍,並率先實施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辦個體工商戶。

  2007年,率先啟動了福建沿海地區與澎湖地區貨運直航常態化的首航;臺灣臺中六縣市組團參展參會。

  2008年,福州市與臺北市簽署了加強交流合作共同聲明,臺灣全島25個縣市中有23個縣市聯袂參展。

  2009年,“海交會”推出了“兩岸郵件總包直封關係啟動儀式”,設置“臺灣縣市名優特産品展”,以臺灣各縣市名優特産品作為主要展品,首次與臺灣各縣市聯手打造和培育臺灣名優特産品大陸訂貨會。

  2010年,“海交會”集中展示了臺灣消費電子産品和兩岸動漫創意等特色産業,通過舉辦中小企業投融資峰會暨投融資項目對接會、海西—跨國公司福州投資對接會、海峽版權(創意)産業高峰論壇、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論壇、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青少年交流互訪交流活動以及“花蓮山海之戀”福州市與臺灣縣市專場文藝聯歡晚會等兩岸民間旅遊文化交流、縣市主題日系列活動,使“海交會”的品牌特色逐步由綜合展向專業展發展。

  2011年,首次舉辦了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收清單産品展區和採購洽談會。

  今年的“海交會”將首次舉辦“開放型經濟海西發展論壇”,並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等著名經濟學家參會,打造一個國際性開放型經貿交流平臺。同時,海關總署在福州設立臺灣商品原産地認證辦公室將於本屆“海交會”期間掛牌,福州將成為內地惟一的涉臺商品原産地辦公室所在地。

  “三維”對接

  構築現代産業體系

  近年來,大型央企、外企和民企逐漸加大對福州的投資力度,這種“三維”合作的方式正成為福州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主線。

  在今年的“海交會”上,“三維”項目簽約將成為重頭戲。據“海交會”組委會透露,本屆“海交會”將繼續突出項目帶動,著力推進簽約項目的升級轉化。截至5月10日,有望在“海交會”上簽約的項目已達370個。其中,外企項目137個,利用外資25.01億美元;央企項目18個,投資總額598.57億元;民企項目215個,投資總額935.56億元。福州經濟發展將再一次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福州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省會中心城市,同時又是和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的連接點,福州港是我國沿海20個主樞紐港之一,是福建省和福州市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近年來,福州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發展開放型經濟,狠抓央企項目落實、民企項目回歸、外企項目引進,加快構築具有省會特徵、福州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楊岳表示,在推進福州新一輪跨越發展的創業進程中,應更加突出“開放”這一主題,始終堅定不移地實施福州大開放戰略,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在持續擴大開放中深度拓展、全面提升、實現跨越,努力建設更加開放的新福州。

  2011年12月11日,福州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與央企合作洽談簽約活動在北京舉行。82家中央企業、金融機構和大型國企共21個項目紛紛佈局福州,項目總投資額達2256億元。

  隨著一大批投資額在幾十億元至上百億元的重量級項目在福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三維”聯動正成為福州加速發展的強勁引擎。目前,15個央企項目已落戶福州,外企項目紛紛增資擴産,民企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

  “福州將持續著眼于發揮省會城市龍頭引領作用,堅持以産業發展為支撐,以‘三維’項目對接為抓手,大力實施福州大開放戰略,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並全力打造最優的投資環境,努力使福州成為投資‘福地’。”福州市市長楊益民説。

  縱深推進

  拓展經貿合作領域

  近年來,福州市緊緊依託“海交會”經貿平臺,加強經貿合作與人員交流,打造對臺合作交流前沿平臺,成為大陸對臺優惠政策覆蓋面廣、兩岸合作交流活躍的地區之一。

  今年“海交會”將注重加強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採取“一展一會”形式,突出經貿特色。其中,展區以臺灣館為主,覆蓋整個中心展廳,主要展示兩岸消費電子、數控車床、綠色建材、節能環保、民生食品等五大類産品。同時,首次在展區內設置臺灣高科技的智慧家居專館,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築師作品展。

  “海交會”的連續成功舉辦,在臺灣島內産生熱烈反響,臺灣中小企業參展意願高漲,數量倍增。今年“海交會”展區面積達到41000平方米、展位數1908個,分別比去年大幅增加了64%、49%,吸引了臺灣480多家企業參展,創造了“海交會”歷史上參展面積最大、參展展位最多、參展元素最全的歷史新紀錄。

  據了解,上屆“海交會”上,有15個境外跨國公司和專業團體、29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專業客商,以及境內150多家採購機構、大型商業超市到會洽談採購。本屆“海交會”將有更多的國際採購商和專業買家參會。

  與此同時,本屆“海交會”還將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展區”,推介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州市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福州市將積極支援和融入平潭開放開發,全面落實福州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合作框架協議,大力推進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資源共用、合作共建、互利共贏。

[責任編輯:馬迪]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