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攜手打造海峽文交所促文化合作向縱深發展

2011年10月31日 10:39:00來源:新華網

  29日開幕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上,兩岸共同出資成立的海峽文化産權交易所首次對外公佈,兩岸有關方面將借此平臺攜手推進文化合作向縱深發展。

  海峽文交所由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海峽出版發行集團、臺灣旺旺中時傳媒集團等共同出資成立,將搭建文化産權交易平臺、藝術品交易平臺、文化投融資平臺等三大平臺。

  按照相關構想,海峽文交所將設置一個海峽文化産權交易所交易大廳,搭建一個以海峽文化産權交易所網站為主的電子交易系統,發佈各類文化産權交易資訊,同時建立一支文化經紀人隊伍,廣泛徵集賣家和買家,讓版權、股權等各類文化産權有公開交易的平臺。

  海峽文交所總經理夏湞説,文交所還會增設臺灣文化産權交易專區,引入臺灣工藝美術品、文化創意版權、原創音樂版權、演藝合作等交易標的物。

  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兩岸文博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袁榮祥説,文博會已成功舉辦三屆,累計參展企業已達1632家,簽約項目329個,簽約金額近245億元人民幣。

  本屆兩岸文博會以“一脈傳承創意未來”為主題,來自兩岸的819家文化企業和來自越南的6家文化企業參展。展會分為一個主展館和14個專業性分會場。主展館展覽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分為重點文化産業園區、項目展區,海峽西岸城市主題展區,臺灣展區,港澳展區等13個專題展區。

  在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參展的兩岸819家企業中,臺灣本島的文化企業和機構共計349家,首次覆蓋了臺灣全部縣市。“海峽兩岸文博會已經成為大陸地區吸引臺灣企業參展最多的綜合性文化展會。”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臧傑斌説。

  同時,文博會不斷在文化投資交易、産業合作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本屆文博會在原有影視産業展區、文化創意設計展區等專題展區的基礎上,首次設立海峽文化産權交易區。

  臧傑斌説,海峽文化産權交易區作為推進文化産權投資的平臺,旨在促進文化要素市場的發展,深化兩岸在文化産業領域的投資合作。

  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在開幕式上説,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維繫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精神紐帶,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不僅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創新和發展,還有助於兩岸拓展文化市場,實現互利雙贏。

  “近年來兩岸文化産業優勢互補,在資源、創意、資金、人才和市場等方面,努力推動文化産業對接,使兩岸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為繁榮文化市場,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的競爭力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葉克冬説。

  記者在本屆文博會看到,來自臺灣的法蘭瓷、黃金畫、水墨畫等各類文創産品吸引了許多大陸參觀者的目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商店經理吳桂芳告訴記者:“這次我們帶來了近500種各類文創産品,還有7家品牌代理廠家一同來廈門。”

  第四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由國臺辦、民革中央、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為指導單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和中華文化聯誼會、中華廣播影視交流協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産業協會、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中華兩岸文化創意發展協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等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承辦,將於31日結束。

[責任編輯:楊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