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綜述

2011年07月25日 13:54: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25日福州消息 從首屆兩岸大學生辯論賽開始,到兩屆賽事入島舉行,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不僅成為兩岸大學生青春激蕩的思辨舞臺,也逐步成為兩岸青年交流融合的重要平臺和紐帶。第十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于7月21日至23日在福建江夏學院隆重舉行,大陸和臺灣各8支代表隊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較量。

  “ECFA”成辯論賽最熱詞彙

  “ECFA”不僅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熱詞,也是本屆“海辯賽”參與者中最時常蹦出的一個詞語。在本屆五個辯題中,“ECFA的簽訂更有利於大型還是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讓兩岸學子思辨較量充滿了期待。

  “ECFA是兩岸交流的大事件,作為兩岸大學生不應當缺位,更應該具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這也是對於大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一次考驗”,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何錫章教授擔任過多屆評委,他認為大賽自舉辦以來,辯題更加貼近兩岸交流事件和兩岸學子的生活,很好地體現了兩岸青年學生的社會參與和責任意識。中國演講與口才協會副會長蔡順華則用“相當佩服”來形容今年的辯題,他認為辯論是戴著腳銬跳舞、在圓桌上溜冰的項目,考驗的就是辯手對於或熟悉或陌生命題的資訊收集、邏輯組織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在辯論這一兩岸交流新趨勢的話題中,促進兩岸學子“知行合一”能力的提升。臺灣成功大學辯手賴致遠認為,這是他們遇到比較難打的辯題,ECFA對於雙方是互惠的,有利於兩岸更緊密結合,在實際問題的辯論中,更能體會到加強包括兩岸經貿合作、青年交流等,對於增進兩岸彼此了解和共識的重要。

  除“令人眼前一亮”ECFA新辯題之外,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也是今年的一個辯題。何錫章教授認為,不論“海辯賽”的辯題,還是辯手引經據典回擊對方的辯論過程,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貫穿始終,“作為共同歷史記憶的傳統文化,同樣面臨著與時俱進和變革創新”,何錫章希望通過這場兩岸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盛宴,繼續在爭辯中,共同推動傳統文化更好傳承和發揚光大。

  賽事賽制不斷成熟

  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教育交流協會與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共同發起的“海辯賽”舉辦至今,已累計吸引兩岸55所高校,750多位學子參賽。參賽隊伍和範圍不斷擴大,比賽規模層次也逐年提升,今年在多方徵求意見後,對賽制進行一定改革,如辯題從過去的3個增加到5個,避免預賽單一辯題帶來的審美疲勞,增加了比賽可看性和吸引力。另外,兩岸16支代表隊分成4個小組,交叉對決,充分展示激辯的風采。

  此外,本屆辯論賽活動也豐富多彩,辯論賽、聯誼聯歡和考察交流“三部曲”,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主線,讓兩岸學子以辯會友。由歷屆優秀辯手混編對壘的精彩辯論表演賽,別開生面的辯手座談會,以及兩岸攜手創作一首主題歌等,可謂好戲連臺。 

[責任編輯:吳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