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文廟:推動臺灣儒家文化發展
泉州府文廟建築規模宏大,它將宋代中原文化與閩南古建築藝術有機結合,是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建築形式為一體的孔廟古建築群(如圖)。主體建築大成殿乃祭孔大殿,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鬥拱層疊,梁枋縱橫,雕飾的飛禽走獸、花卉草木等栩栩如生。整座大殿用48根白石柱承托,前有露臺,翼以扶欄,下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築有元代石橋,橋面鋪72塊長方形條石,代表孔子的72個得意門生;東西為兩廡,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東畔明倫堂、崇聖祠為文廟現存主要附屬建築。西有泮宮及鄉賢名宦祠、狀元祠等四座。大成殿正廳中央供奉著孔子聖像,樑上懸挂清康熙帝御書“萬世師表”,東西兩側供奉四配、十二哲人及五十六賢人,陳列祭孔禮器、樂器和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文物共500余件。
在閩臺文化的交流中,儒學文化起了重要作用。而對於閩臺兩地儒學文化的傳承,泉州府文廟功不可沒。今天我們參觀泉州府文廟,仍可見到刻有“乾隆六十一年臺灣知府蔣元樞捐造,貢生蔣鴻皋監製”銘文的三件青銅豆,及有“同治六年五月□日鑄,州同銜即選訓導鄭秉經,郊行李樹監鑄冶”和“臺灣北路淡水同知嚴金清謹制”銘文的青銅編鐘二件。這些器物是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臺灣孔廟在泉州府文廟舉行祭孔典禮時帶來的賀禮,它們見證了歷史上泉州府文廟與臺灣孔廟之間獨特的文緣關係,彰顯了臺灣民眾對大陸原鄉的文化認同。
[責任編輯: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