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廈門、金門1小時海路 看兩岸半世紀恩怨縮影

2011年02月01日 10:42:00來源:

  金門,在兩岸的記憶裏,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小島。金門對福建籍居民放開旅遊以來,從廈門至金門,不到1個小時的海上路程,卻濃縮了兩岸半個世紀的恩恩怨怨。

  一位大陸學者在一次兩岸學者的研討會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上世紀90年代,還沒有開放大陸游客赴金門的旅遊,他剛好在臺灣做訪問學者,就請島內朋友幫忙帶他到金門參觀。朋友開車一路奔波,到了金門,結果他卻因為腳踝骨折,立刻被送回臺北的醫院了。這位大陸學者解釋説,金門當時有很多戰備時遺留下來的壕溝,朋友的車碰巧停在了壕溝邊上,自己下車時沒注意一腳踩空。大陸學者的意外和遺憾,卻剛好讓我們看到了曾經的金門。

  廈門距離金門,近距點僅2000米。可以説是雞犬之聲相聞,舉目可見行人。然而,在兩岸關係緊張的年代,從廈門望到金門,可以看到的大概只有遍地的戰壕和炮位。“貢打冇惜”,是金門當地一句惡毒的罵人的話,意思是詛咒對方被飛來的炮彈打到。幾十年來兩岸的軍事對峙,幾十年的隆隆炮聲,已經深刻影響了金門人的生活。

  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後,兩岸關係翻開了新的一頁,金門廈門停止了20多年的象徵性炮擊。1984年春節,兩地用空中綻放的焰火代替了炮火。自此,每逢春節、中秋,迴響在金廈的隆隆聲,少了敵意,多了善意和暖意。

  如今,金門的許多戰備防禦工事被拆除、壕溝被填平。昔日留下的碉堡、大炮前,更是多了許多大陸游客拍照留念的身影和笑聲。金門也希望可以進一步開放到大擔島、二擔島觀光,吸引更多的陸客,帶動經濟發展。當硝煙和戰火走入歷史,廈門和金門臨近的地理位置,讓兩個城市有了更多的合作。廈金攜手推動旅遊服務業發展;去年12月,金門縣政府首次正式向大陸招商,地點選在了廈門……當硝煙和戰火走入歷史,廈門和金門特殊的地緣優勢,成了兩岸看彼此的“窗口”。

  又是一年,春節臨近。絢爛的煙花依然會給廈金兩地人們的節日帶來歡樂,看過戰火與焰火,就會知道這種歡樂的彌足珍貴。 (李煒娜)

[責任編輯:陳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