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黃陂籍文化名人胡秋原傳記作品首發式暨研討會在漢舉行

2018年09月20日 14:37:00來源:台灣網

李先念(右)1988年9月13日在京會見胡秋原。(圖片來源:武漢市臺辦)

  台灣網9月20日武漢訊 9月14日上午,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湖北省級示範高中黃陂一中,參加黃陂籍文化名人胡秋原傳記作品《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首發式暨研討會。該書共24章38萬字,120幅珍貴圖片,圖文情並茂。係中國作協會員、知名傳記作家裴高才歷時15年、三易其稿寫成,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是全面介紹主人公人生經歷的第一部胡秋原全傳。

  胡秋原(1910-2004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北麓的長軒嶺街大胡家灣,1924年在黃陂私立前川中學畢業後,相繼考入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求學,以及訪學于大英博物館。他少年在黃陂做抗日演講、于武漢投身大革命,青年在海內外致力於文化抗戰,壯年在臺灣從學術上探尋救國之道,老年不遺餘力為祖國統一呼號奔走。尤其是1988年9月,他在海峽兩岸隔絕四十年後首次公開訪問大陸。鄧穎超曾稱讚道:“胡先生對故土充滿眷念之情,愛國之心令人敬佩。”

  研討會上,作者裴高才沿襲胡秋原生前用黃陂話演講的習慣,以一口地道的黃陂話激情介紹了胡氏祖孫與黃陂第一所中學——前川中學(黃陂一中的前身)的三代情結,以及傳主在政治上愛國、在文藝上自由的個性特徵。武漢地區的著名史學家、作家、文藝評論家涂文學、田天、樊星、古遠清、蔡家園、劉懷遠等,與胡秋原子女胡卜凱、胡蜀石以及臺北黃陂同鄉會理事長陳達康,從不同角度對這部傳記文學作品進行了熱烈的研討。大家認為,作者運用海峽兩岸及海外的原始檔案,以及傳主、知情者等口述史料,以文學表現手法,生動、系統地介紹了胡秋原一生的筆舌生涯與參政議政歲月。正如原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抗戰老人賈亦斌先生在序言中所寫:“主人公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是貫穿于全書的突出主題。書中關於胡秋原不顧個人利祿安危,對關乎國家民族利益的大事挺身而出的章節,讀後,其愛國之切,憂國之深,謀國之忠,常有催人淚下難以自已者。”著名文藝評論家、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樊星指出:胡秋原到臺灣後獨資創辦《中華雜誌》,推崇中華傳統文化,反對“全盤西化”;大陸改革開放後,毅然飛回大陸,開啟“破冰”之旅,成為“兩岸破冰第一人”,為此被開除國民黨黨籍也毫不在乎。他的特立獨行和無所畏懼,都散發出酷愛自由、狂放不羈的楚人氣息,堪稱當代楚狂人。著名文藝評論家、湖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秘書長、《長江文藝評論》副主編蔡家園先生認為,《胡秋原》不是史書,而是非虛構的傳記文學作品。作者抓住了傳主的傳奇經歷,將幹巴的歷史材料充分“活化”,通過鮮活的細節來塑造人物形象,給人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胡秋原子女代表胡卜凱先生深情回憶其父對中華文化的執著探究,終生踐行人格尊嚴、民族尊嚴與學問尊嚴“三大尊嚴”。他説:“我代表胡家人深深感謝裴先生近三十年來下的苦功和努力。有了這本《胡秋原傳》,家父的道德文章、愛國主義,以及他對中華文化的堅持,必然為後世傳頌。我也希望能有很多年輕人在讀了這本書以後,能聞風而起,繼續發揚愛國主義和振興中華文化。”臺北黃陂同鄉會理事長陳達康先生説:“胡秋公前輩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家、愛國者及高尚的人格魅力者。臺北黃陂同鄉會成立四十年以來,每年均舉辦祭祖團拜,家父首任理事長期間,就經常邀請秋公前輩親臨會場發表演講,他那鏗鏘有力的黃陂鄉音,縱論兩岸一統大和平方案及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等主題,每次都激勵了黃陂同鄉悸動的心靈,並帶來了如雷的掌聲,觀諸今日世界的形勢與中國的地位,實令人不得不佩服前輩的遠見。”

  湖北省臺辦副主任徐元宏在總結講話中稱讚該書概括了胡秋原文章報國的一生,認為胡秋原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兩岸和平統一的開拓者、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武漢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李林平、武漢市臺辦副主任黃書革、黃陂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萬紅出席研討會。(台灣網武漢市臺辦通訊員 李環)

《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書影。(圖片來源:武漢市臺辦)

海內外專家學者向黃陂一中學子贈《胡秋原》。(圖片來源:武漢市臺辦)

研討會會場》。(圖片來源:武漢市臺辦)

[責任編輯:王莉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