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木蘭詩會暨海峽兩岸文學媒體交流會在京舉行

2018年09月16日 07:48:00來源:台灣網

    由臺北市青溪新文藝協會發起,北京城市未來文化藝術中心主辦的木蘭詩會暨海峽兩岸文學媒體交流會15日在京啟動。(台灣網發)

  台灣網9月15日北京訊  (記者 普燕) 由臺北市青溪新文藝協會發起,北京城市未來文化藝術中心主辦的木蘭詩會暨海峽兩岸文學媒體交流會15日在京啟動。兩岸50余位詩人作家、學者教授齊聚,以詩會友,共同探討中國詩歌文學的創作與發展,增進海峽兩岸文化界交流,共同促進中華民族文學文化傳承和發揚。

  詩會主辦方代表、大陸青年詩人王長征在致辭中提到,中國文學是世界文學重要組成部分,尤是中國漢詩源遠流長,注重反映社會現實,歷千年卻彌新,傳百代而流芳。以《木蘭辭》為代表的“漢樂府”更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明珠,是中華文化血脈中斬不斷的“民族基因”。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受同一文學藝術的熏陶和滋養,詩會以“木蘭詩會”命名,就是希望通過兩岸詩歌創作交流和詩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共促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和繁榮。

  臺灣“中國文藝協會”兩岸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委林靜助致辭介紹了近年來臺灣文學社團發展狀況,並談及其近年來與大陸文學界密切交流取得的豐碩成果。他期待未來兩岸文學界在區域文學領域深入探討,加強交流互動,共同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推廣、世界華人文化推廣。

  大陸著名詩人洪燭談到,自己中學時代曾常常購買臺灣詩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詩集曾經廣泛影響過大陸民眾,尤其是詩歌界的作家創作。如今,大陸詩歌文學正在快速發展繁榮,當下正是中國文學的黃金年代,兩岸詩歌文學能夠握手,對於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將有極大促進作用。

  女詩人代表、《詩歌風賞》主編娜仁琪琪格談到自己與臺灣詩歌界頗有淵源,早期曾在臺灣《創世紀》《葡萄園》《秋水詩刊》等刊物發表作品,也認識了很多臺灣優秀詩人。她認為,臺灣詩人對傳統文學繼承較完整,古典精神和韻味非常濃,兩岸文學各有優勢,兩岸文化交流可以讓兩岸詩人更好領略互相的文化魅力。

  臺灣《青溪新文藝》微小説主編王培靜提出,小小説是海峽兩岸除了詩歌以外,另一大重要文學交流陣地。小小説因短小精悍、寓意豐富,而受到兩岸文學作者的喜歡。希望兩岸作者能在小小説領域,創作出更多富含意蘊和中國元素的好作品來。

  啟動儀式上,大陸作家代表向臺灣詩人林靜助贈送了書法作品《雨后土硬》,希望海峽兩岸詩歌界的關係猶如土壤一樣,在共同沐浴過細雨後變得堅硬牢固,共同攜手推進兩岸文化的認同與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下午舉行的木蘭論壇上,兩岸詩人圍繞“現代漢語文學在世界文壇的地位”“海峽兩岸文學作品現代性之發展進程”“現代漢語文學的現實主義文學淵源”“如何促進海峽兩岸文學交流”“兩岸女性文學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等方面展開主題交流。

    黃埔軍校同學會、國臺辦海峽兩岸交流中心有關領導出席當天新聞發佈會。(完)

大陸青年詩人王長征發言。(台灣網發)

臺灣“中國文藝協會”兩岸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委林靜助致辭。(台灣網發)

啟動儀式上,大陸作家代表向臺灣詩人林靜助贈送了書法作品《雨后土硬》。(台灣網發)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