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走科舉路 臺灣學子江南貢院“考秋闈”

2018年08月27日 17:50:00來源:台灣網
  
  8月25日上午,“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在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內進行了一場生動的體驗式考試。(北京市臺聯供圖)
  台灣網8月27日訊  鱗次櫛比的考生號舍內,“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學子們身著紅色古裝,緊張有序地進行答卷,實景體驗古代科舉考試。 8月25日上午,研習營一行來到南京,詳細了解中國科舉考試製度後,在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內進行了一場生動的體驗式考試。
  在中國科舉博物館裏,沿坡道的狹長空間環繞而下,一邊是佈滿文字的經匣,另一邊是瓦礫堆積的立體庭院,透過門窗,可以看到書寫在竹簡幕墻上的四書五經——這是成千上萬的士子,在1300多年科舉制度的漫長歷史歲月中,頂禮膜拜力圖參透的經典。“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一行細細體味著古代科舉路途的艱辛,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發展變遷。
  為了讓學子們詳細了解科舉制度及臺灣士子參加科舉考試的歷史,重現古代學子在江南貢院參加科舉考試的景象,北京市臺聯專門製作了試卷,組織研習營的學子們在考棚內進行實景考試。
  一個個高6尺、深4尺、寬3尺的號舍南北排列開來,身著古裝的研習營學子們按照座位,用力挪動小木板進入號舍內,開始進行考試。“空間很小,古代人在裏面呆上幾天幾夜太煎熬了。”臺灣銘傳大學的學生感慨説,在這個“小屋子”裏做了一套專門有關科舉考試內容的考卷,不僅重溫了科考歷史,更是體驗到古代科舉考試之路的辛苦。
  根據清代的科舉制度,鄉試分為三場,每場考三天兩夜,共9天6夜,這期間,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這個狹小的號舍裏。聽聞這些,學子們更是驚呼,感嘆科舉考試的不易。
  據了解,江南貢院是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考場始建於南宋時期,後經不斷擴建,至光緒時期達到鼎盛,佔地約30余萬平方米,僅考生號舍就有20644間。從江南貢院落成直至晚清廢除科舉為國家輸送800余名狀元、10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在江南貢院的基礎上建設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製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臺灣華梵大學前校長高柏園表示,為期10天的“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活動,也是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的一項課程,參加活動的學子們將會撰寫報告,並計入學分之中。“這是一段很難得、很珍貴的經歷。”他説。
  北京市臺聯王慧副會長表示,科舉制在用人制度方面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是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這次活動加深了大家對科舉制度歷史的認識,參觀中大家看到了臺籍進士施之東、李清琦、蕭逢源等金榜題名的歷史史料,對兩岸同根同源的歷史有了更多的認知。
  此次“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由臺灣華梵大學、銘傳大學師生和在京青年臺胞大學生組成,研習營的營員們以“士子”身份,沿清代臺灣士子參加鄉試、會試、殿試的科舉之路開展交流活動,並體驗古代科舉考棚內進行考試的場景。據了解,在研習過程中將舉辦三次“科舉考試”,考試成績將最終決定營員們能否“學而優則仕”,最終成績優秀者將會收到“捷報”。(北京市臺聯供稿)
   
8月25日上午,“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在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內進行了一場生動的體驗式考試。(北京市臺聯供圖)
    
    8月25日上午,“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在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內進行了一場生動的體驗式考試。(北京市臺聯供圖)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