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愛之心 大愛永恒——記“蓉吉獎學金”設立者臺胞劉劍寒

2018年08月23日 09:09: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8月23日靖江訊 20日,在江蘇省靖中設立“蓉吉獎學金”的臺胞劉劍寒老人走了,享年99歲。 

  10年前的2009年8月29日,劉劍寒老人和夫人苗靜女士來到省靖中親自為首屆“蓉吉獎學金”獲獎學生頒發證書和獎金。從這一天開始,靖江人就記住了這位鶴發童顏的老先生。 

   劉劍寒先生是靖江市斜橋鎮人,是靖江旅臺同鄉會名譽會長、江蘇旅臺同鄉會理事。他從小讀書聰穎,在斜橋讀小學期間,年年都在前三名。但因家道中落,十歲時父親劉蓉吉去世,家中境況不容許他繼續學業,但鋻於他成績優異,家人破例允許他報考一次師範,事先言明落榜就回家當學徒。14歲那年,他一舉考取當時的省立洛社師範學校。1948年,劉劍寒遠赴臺灣,先後從事過教育和新聞工作,曾任子弟學校校長、臺北市政府新聞處秘書科長、市政廣播電臺臺長等職,並擔任臺北市靖江同鄉會會長,致力於報效桑梓。 

  2009年,89歲高齡的劉劍寒先生告訴省靖中師生設立獎學金的初衷,他説:“設立獎學金,一是為了紀念先父劉蓉吉,二是為了鼓勵家鄉學子刻苦學習。”在當年的頒獎儀式上,劉劍寒老先生勉勵獲獎的同學們“要愛國、要孝敬父母,要認真讀書”。他説:舊中國受列強欺侮的日子不堪回首,現在的中國是歷史上最強大的中國,同學們一定要在人生最寶貴的階段認真讀書,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報效家鄉,報答自己的父母。那一年,獲得“蓉吉獎學金的”的28位高一新生得到了劉劍寒老人的讚賞與鼓勵,三年的高中生活是充實而有堅強動力的。一等獎獲得者劉博鋮同學經過三年的發奮努力,最後順利地被清華大學錄取,劉劍寒先生對他的鼓舞一直銘記在心。 

  從2009年開始,“蓉吉獎學金”鼓舞了一大批省靖中學子勤奮努力,刻苦學習:2009年,28人獲獎,發放獎學金19500元;2010年,15人獲獎,發放獎學金44000元;2011年,14人獲獎,發放獎學金43000元;2015年,71人獲獎,發放獎學金96000元;2017年,50人獲獎,發放獎學金59000元。 

  老子説“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道德修養高的人,往往如天真的孩童,擁有純真之心,而沒有絲毫的貪婪和妄念。劉劍寒正是以孩童般的赤子情懷,在感悟著生命的真諦:敬祖先,重鄉土,愛桑梓。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兩岸同胞: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 

  無論離家多遠,無論身在何方,割不斷殷殷故鄉情,泯不了拳拳赤子心。劉劍寒長居於臺灣,即便是在與大陸無法聯繫的那段時間裏,他的一顆愛國之心從不曾改變,思鄉之情一刻也不曾忘懷。雖然已經95歲高齡,仍不顧旅途奔波,多次回家捐出數十萬元人民幣,甚至決定百年之後葉落歸根,這便是愛國、愛家最樸素的表現。 

  2015年,靖江市紅十字會授予劉劍寒先生和夫人苗靜女士“博愛之星”稱號,感謝他們為家鄉作出的貢獻。劉劍寒先生和夫人苗靜女士是當之無愧的,他們為家鄉作出的貢獻鄉親們永遠不會忘記:1992年,劉劍寒捐出退休金2萬美金,在斜橋中學修建劉劍寒圖書館;2006年,劉劍寒、臺北金山曹氏基金會和靖江市殘聯聯合向靖江市殘疾人捐贈220輛輪椅;2009年,劉劍寒、苗靜夫婦捐出自己的10萬美元退休金在省靖中設立“蓉吉獎學金”,用於獎勵省靖中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2010年,劉劍寒再次捐贈10萬元人民幣,擴建斜橋中學劉劍寒圖書館;2013年,劉劍寒夫婦捐出3.3萬美金在靖江市紅十字會設立“貧困學生重大疾病住院救助金”,定向救助患重大疾病在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靖江市在校貧困學生…… 

  劉劍寒老人在本可頤養天年之時,想到的不是安享兒孫繞膝的晚年生活,而是屢次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奔波,並將此視為自己應盡的責任。這種最樸素的桑梓之情,令人敬佩,感動了靖江的父老鄉親和海峽兩岸的中華兒女。(台灣網、靖江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陳從幹]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