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長大後,我們再相聚”——2018“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側記

2018年08月04日 16:29:00來源:台灣網

   

2018“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在南京舉行。(圖片來源:江蘇省臺辦)

  台灣網8月4日南京訊 在成功舉辦兩屆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的基礎上,由江蘇省臺辦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和臺灣聯合報係主辦,南京晨報、臺灣好讀週報和南京江寧區臺辦聯合承辦的2018“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于7月9日至7月16日在南京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的獲獎選手以及臺灣和江蘇熱愛寫作的青少年一起,通過在南京秦淮河畔、臺城、江南貢院、南京市越劇團、江寧牛首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及江寧臺企的探訪交流活動,進一步了解南京,“行讀江蘇”,為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留下難忘印記。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日報》、臺灣《聯合報》、《南京晨報》、新浪、搜狐、交匯點、中江網、愛南京等多家媒體給予報道,引起社會廣泛反響。 

  同宗少年一展文學長才 用美文架起一座兩岸虹橋 

  江蘇是對臺交流合作大省,兩地聯繫非常緊密,經貿合作成果豐碩,文化教育交流日益密切。2016年5月,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燕文率領的江蘇新聞文化參訪團赴臺參訪,與臺灣新聞文化界人士開展廣泛深入的交流,並商簽相關合作協議。2016年起,在省臺辦和省教育廳的關心指導下,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臺灣聯合報係、江蘇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由南京晨報和臺灣好讀週報以及江蘇省寫作學會聯合承辦的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已成功舉辦兩屆,逾萬名兩岸青少年參與其中,並組織江蘇寫作小高手赴臺文化交流。活動以其創新策劃和重大意義,受到省委宣傳部領導充分肯定。 

  為了讓蘇臺兩地青少年多走動多交流,主辦方相約將這項品牌活動持續開展下去,不僅組織南京青少年赴臺文化參訪,同時邀請臺灣的青少年朋友們到江蘇來,一展文學長才,看江蘇、寫江蘇,以美妙的文章架起一座兩岸的虹橋,感受江蘇的美麗和熱情,感受中國夢的美好和偉大,感受兩岸同胞一家親的親情和友情。  

  在此基礎上,今年7月10日,2018“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正式啟動,本次活動共邀請來自寶島臺灣的27名青少年和教師、以及南京18位青少年和2位隨隊大記者一起,進一步了解南京,“行讀江蘇”,為兩岸之間文化交流留下難忘印記。

  同胞學子在寧8天深度文化參訪 真實感受“入金陵而成鳳凰” 

  南京地靈人傑,古代盛産狀元,承襲優良文風,現代的南京更作為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2018年暑期第一站,就設在南京。主辦方全方位考慮,精心設置線路,帶領兩岸青少年在這座六朝古都進行深度文化參訪。 

  “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臺灣成員招募自2018年1月就早早啟動,在臺灣聯合報的組織下,受到眾多臺灣學生和家長的密切關注。臺灣曉明女中、新北市福和中學、臺北市天母中學、新北市徐匯中學、臺中二中、彰化市民生小學等十余所中小學的23名同學,通過層層選拔,入選本次兩岸交流活動。  

  在南京,主辦方選拔曾經赴臺交流的學生代表參與的同時,還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公開招募。在2017年度兩岸徵文大賽中獲獎、並赴臺交流的拉薩路小學學生王天羿,畢業于鳳凰花園城小學、如今就讀于Plaza Vista school的蔡一林,2015年度南京晨報十佳小記者、南外仙林分校的邵睿琪,以及在2018年江蘇省“兩會”期間、代表南京小學生向兩會代表提案的鳳凰花園城小學的劉家成等,通過選拔,入選“行讀江蘇”南京學生代表。 

  作為一次高規格的文化參訪活動,同宗同胞的兩岸學子在寧親密互動的8天裏,既實現了活動行程的豐富飽滿,同時保證文化參訪的深度。兩岸學子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立體地理解與重新審視傳世文學作品,並學習經典作品的創作手法,書一段小品,寫一首古詩、譜一曲新詞,提升文學能力;參觀古跡遺址,領略六朝風華,將歷史與實景地理相結合,學習當一日史官,記錄一段現代南京史,提升歷史能力;兩岸青少年一起參觀江南貢院,體會進京趕考的臨場感,學習古代科舉考試製度演變,並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小組“經、史、子、籍”與專屬南京的文化大賽,提升文化能力;還參觀南京市越劇團,提升藝術能力;參觀江寧牛首山,採訪銀杏湖山莊董事長林銘田,在新華報業廣場上一堂新聞課,提升新聞實戰能力;在蘇寧展廳體驗智慧運營,感受大數據下的高科技,提升科技能力。這場文化研學之旅,同時是屬於兩岸青少年的一場友誼比賽:臺灣青少年和南京的獲獎小選手一起,分小組完成任務,通過多項能力的提升,完成身分由“生員”→“舉人”→“進士”→“狀元”的進階,真實感受“入金陵而成鳳凰”的榮耀。   

  兩岸青少年互動頻繁 為弘揚中華文化搭建平臺  

  2018“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自啟動之日,兩岸青少年就開始了親密互動。 

  在啟動儀式現場,陌生的兩岸少年面對面地互換禮物,還收到對方親筆寫的信,一下子拉近了彼此距離;博物館裏,剛剛熟悉起來的好朋友一起用手機查資料,搜索和參觀中所見文物相關的歷史典故;夫子廟、老門東,南京同學們自發地做起小嚮導,向臺灣同學推薦網紅美食和南京的餐飲習俗;每天的大巴車上,同學們一起玩成語接龍,把古詩詞改編成歌曲來分享參觀所得;分別當天,已經熟悉起來的好朋友們,在南京大學校園內自發組織拍照、留電話、加微信,還建起了微信朋友圈,約定一起報考南京大學,若干年後再相聚。 

  兩岸青少年也以手記的形式,分享參加本次活動的感受。南京少年説:雖生在南京,長在南京,但是對南京城的歷史和現貌,還真沒如此深入的了解過。很慶倖可以參與此次交流活動,和臺灣同學一起了解熟悉的城市,感覺很不一樣,對家鄉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會更愛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臺灣少年説:來自臺灣的我們,和來自南京的他們,相處時意外地沒甚麼隔閡。説同樣的笑話,玩同樣的遊戲,懂同樣的道理,再一次次地合影,在旅程結束後完整地留存記憶片段。這趟旅程的一切都太難忘了。若再有機會,我將重返南京,聽著他們輕輕咬著耳朵,聽著攀爬紫金山的喘息,聽著午夜時分南京的風悄悄吻過了晨間你走過的所有路跡。 

  借助媒體自身優勢,活動啟動當天,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日報》、《南京晨報》、交匯點、新浪、搜狐、中江網、愛南京等多家媒體,均在重點版面和頻道給予報道。整個活動期間,南京晨報記者全程跟蹤報道,人民日報客戶端、《南京晨報》、交匯點、愛南京等更是全程追蹤每一環節的進度,給予大力度新聞報道,交流成果在人民日報客戶端、《南京晨報》、交匯點和臺灣聯合報《好讀週報》上均有刊登。媒體的廣泛傳播,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各界紛紛給予好評。 

  兩岸青少年徵文大賽和“行讀江蘇”,已成為蘇臺交流合作中的一件盛事,系列品牌活動還將持續開展下去。在每年兩次組織兩岸青少年進行文化交流的基礎上,擬促使寧臺兩地青少年互相擔任南京晨報和臺灣聯合報的小記者,定期刊發文學作品,以文字為紐帶,共敘同胞情。通過一系列緊密互動來促進兩岸青少年文化互動,深化同胞感情,增強兩岸民族認同,攜手共創美好未來。(台灣網江蘇省臺辦 謝婷) 

 

7月10日,2018“行讀江蘇”兩岸青少年文化研學之旅正式啟動。(圖片來源:江蘇省臺辦) 

[責任編輯:陳從幹]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