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在江西舉辦

2018年07月18日 14:39:00來源:台灣網

“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成功舉辦。(圖片來源:江西省臺辦)

  台灣網7月18日贛州訊 近期,“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在客家人的“搖籃”江西贛州市展開。本次參訪活動歷時七天,參訪團一行走訪了興國、贛縣、龍南、會昌等地,吃客家飯、唱客家歌、住客家屋、聊客家事。

  參加活動的兩岸媒體來自臺灣講客電臺、世界客家雜誌、《臺灣商報》、臺灣東森新聞雲、《旺報》、臺灣《聯合報》、臺灣LineToday和臺灣網路達人自媒體以及大陸的新華社、中新社、華夏經緯網、《江西日報》、江西微視頻協會等14家媒體。

  在興國縣,參訪團一行探訪了興國客家山歌傳人,聽客家山歌,並與客家山歌專家、學者舉行座談;在贛縣,參觀了江西客家民俗博物院,了解客家人的祠堂及族譜文化、風水文化、民俗文化、客家方言等,並參訪了客家遷徙紀念鼎、宋代古城墻、八鏡臺、蔣經國先生舊居和鬱孤臺;在龍南縣,參觀了楊村燕翼圍屋、關西新圍,觀看了端午節劃龍舟和客家釀米酒工序等傳統民俗表演,並遊覽小武當的奇峰異貌;在會昌,參觀了客家牌匾,感受客家先民崇文重教、敦宗睦族的客家文化特質,並探訪了羊角古村的客家祠堂,參觀漢仙岩美景。

  此次活動行程安排緊湊而豐富,兩岸媒體記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對贛南的客家文化和民俗有了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同時,此行也加深了兩岸媒體記者間的感情,期盼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臺灣講客電臺主持人、網路達人溫士凱先生接受本網記者訪問時表示,臺灣在收集客家文化資料上較完整,但在贛南能看到客家人完整的生活狀態,客家人文化的本色保留得很好。通過走訪,他還看到了臺灣客家人和贛南客家人在民俗上的相同和差異,客家美食也因地域的不同有些微的差距,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同時,他希望以後能接觸大陸更多的客家年輕人,加強兩岸客家年輕人之間的交流。

  世界客家雜誌總編輯盧瑞琴女士説,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是羊角古村,這是一個非常有文化內涵的地方,很值得深入探訪。她還提到創辦世界客家雜誌的初衷是因為臺灣當局“客委會”在綠色“執政”後,講述臺灣客家人歷史時立場上有偏頗,只講述鄭成功入臺之後,而忽略之前的歷史,這是忘根忘本,很令人氣憤。世界客家雜誌是純粹做歷史文化的研究,要展示一個真實的、完整的客家歷史文化,但不涉及任何政治色彩。

  臺灣東森新聞雲記者魏有德説,這一趟旅程最大的收穫是了解到原來客家文化是由五湖四海相容並蓄而成,也體驗了客家人的熱情與美食。他認為,贛南在客家文化路線旅遊上,還有很多景點值得開發和被外界看到。

  臺灣LineToday記者吳東峻先生表示,此行讓他更清楚、完整了解到江西客家文化的內涵,而不只是簡單的參訪而已。他還深深感受到客家鄉親的熱情好客,他坦言感覺很親切,就像是回家一樣。

  臺灣知名旅行攝影達人陳耀恩先生説,此行讓他對客家的文化、歷史、美食都有所了解。第一次看到獨特的丹霞地貌,拍攝非常過癮,在不同角度和高度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照片張力。

  臺灣聯合報係、《旺報》、東森新聞雲以及島內青年熱衷使用的Facebook、LineToday等社交媒體都刊發了此次活動大量的圖片、微視頻和新聞報道,在島內獲得較高的點擊率和關注度。(台灣網、江西省臺辦聯合報道)

“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成功舉辦。(圖片來源:江西省臺辦)

“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成功舉辦。(圖片來源:江西省臺辦)

“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成功舉辦。(圖片來源:江西省臺辦)

“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成功舉辦。(圖片來源:江西省臺辦)

“尋根圓夢—2018兩岸新媒體客家行活動”成功舉辦。(圖片來源:江西省臺辦)

[責任編輯:張露露]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