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師生在揚州參加非遺夏令營感受兩岸一家親

2018年07月16日 09:55: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16日揚州訊 7月9日,臺灣桃園內壢高級中學師生一行22人來到揚州市江都區,開始為期5天的研學之旅。 

  內壢高級中學校長李麗花介紹,內壢高中有57個班、2300人。夏令營選擇到江都,一個重要原因是江蘇一直文風鼎盛,文化底蘊深厚。當然,也有星雲大師的原因,他對揚州有深厚的感情。他認為在社會發展中,如何保存文化遺産,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從南京祿口機場到江都的當天,臺灣學生一下車就走進自在公園、城市書房、非遺展示館,他們連連自拍,充滿了好奇。筆者了解到,為了讓臺灣學生充分感受江都文化,區臺辦將行程安排得豐富多彩,且有趣味性和互動性。從大橋中學的“情牽兩岸,約在今朝”主題交流活動到揚州藝術館非遺文化實踐活動,從江都中學的機器人精英賽校際交流活動到參觀引江水利樞紐和邵伯運河古鎮,每一處都讓臺灣學生感到欣喜。 

  已經出梅的江都,烈日當空,天氣炎熱。儘管如此,絲毫沒有影響臺灣師生的熱情。來到大橋中學,剛下大巴車,臺灣學生便和大橋中學的學生排成兩排,幾十雙手緊緊牽在一起,兩岸一家親的氛圍感染了現場每一個人。 

  “我的偶像是中國唯一的一位女性盆景藝術大師梁悅美,她也是臺灣人。盆景是源自唐宋山水畫的藝術,是濃縮的大自然。”江都美女盆景師丁昕的開場白拉近了她和學生的距離。一株黃楊、一把剪刀、四五根鐵絲……在老師的指導下,臺灣學生不一會就做出了自己的盆景,大家還紛紛和作品合影留念。在揚州藝術館,主辦方邀請雕版印刷、盆景、剪紙、漆畫、毛筆、金銀細工等6位非遺大師給臺灣學生展示技藝並帶領學生參與製作。 

  在江都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機器人課程讓臺灣的孩子們大呼過癮。江中學生耐心地講解機器人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並進行模擬試驗,內壢高中的學生們紛紛參與進來,完全融入到了機器人課堂的氛圍裏。內壢高中老師告訴筆者,臺灣學校比較偏重社團,像這種機器人課程也有,就是種類沒有這麼多。 

  在邵伯運河生態公園,臺灣學生感受到了濃濃的歷史文化底蘊。他們從凈瓶廣場向北,沿著明清運河故道,在花樹中一路穿行,眼前河水波光瀲艷,荷花開的正盛。在朱自清的坐像旁,校長李麗花第一個上前拍照留念,她説:“中文系的必須要來拍個照。”“以前都是在書上學過這些知識,運河、蘇東坡、朱自清……這次切身體驗,感覺很好。”臺灣學生邱桂美説,“兩岸文化是相通的,我們會把它傳承下去。” 

  筆者了解到,在江都的三天兩晚,臺灣學生還逛了金鷹,買了奶茶,品嘗了小吃,看了夜景。他們對江都的印象頗好。學生賴儀如説:“我來過上海、蘇州,覺得江都也很美,有很多公園,風景超好。”學生鄭宇程則告訴筆者,他發現江都的道路比較寬,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隔開,這樣很好。臺灣不隔開,路又窄,所以車禍比較多。 

  學生王彥築告訴筆者,她媽媽是四川人。“我到大陸來過三次,三次都是去的四川。這次來之前,媽媽告訴我揚州很漂亮,來之後發現比想像中的好。現在臺灣發展速度相比大陸有點慢,桃園的捷運(地鐵)從我小學就開始建了,到現在還沒有建成。將來,我想考四川大學,到大陸就業。” 

  “現在看到江都的環境、生活形態和市民福利都很好,有公園、24小時圖書館,各個學校對硬體的投入很大。臺灣和大陸之間這幾年大幅提升了解,年輕人可塑性強,多走動,多體驗。這樣的夏令營可以經常辦,很多人對對岸不了解,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看。”李麗花表示,“下次還要帶上壽山中學一起來。” 

  “臺灣學生的這次非遺文化研學之旅非常成功,也很有意義。”區臺辦主任張瑞良告訴筆者,“將來我們要創江蘇省兩岸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其中包括揚州藝術館的非遺文化、江中機器人課程,還有參觀運河廉文化傳承館以及運河文化等。把這個項目內容豐富後,將來創成省級基地,打造兩岸青少年交流的平臺。”(江都區臺辦 陳憲進 許 峰) 

[責任編輯:陳從幹]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