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媒體聚焦 見證河北發展

2018年07月02日 13:39: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2日訊 6月21日至26日,由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重點支援,河北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辦的兩岸媒體交流活動在保定市舉辦。來自臺灣的工商時報、中國時報、tvbs、東森電視、中天、中視等十家島內主流媒體受邀與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海峽之聲、鳳凰網、中新社、長城網等媒體進行交流互動。同時,島內新媒體網紅主持人團隊隨團對島內青少年感興趣的旅遊、文化、歷史、美食等題材進行錄製。

  通過此次活動,兩岸媒體人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為下一步新聞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礎。5天時間,兩岸媒體人相互探討、互加微信,分享媒體管理與新媒體應用的經驗與展望,探討兩岸媒體合作的設想。

  時際傳媒吳亞茹説,對本次交流活動非常滿意。大陸記者端莊大氣,與他們交流輕鬆開心,而且在工作上有新的啟發。指傳媒林獻元主任表示,已經互加了微信,一些問題回臺灣後要繼續聊。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謝良建表示,很欽佩臺灣媒體人的敬業精神,他們中有人身兼數職,對待每項工作都精益求精。涿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付磊對本次活動非常重視,精心設計了“三義宮”作為參訪點,旨在喚起兩岸同胞共同歷史記憶,弘揚中華“忠”“義”文化。

  通過此次活動,兩岸媒體人全面了解河北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就與河北省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為冀臺經濟、文化、教育、旅遊等各領域深層次合作營造了良好輿論。

  太行水鎮是全國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既是農村三産融合産業園區,又是鄉村文化傳承基地。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深深吸引著臺灣媒體的關注。臺灣中天臺電視臺李宗芳説,“現在很多臺灣的年輕人也想有更好的發展,找到更好的發展方向,我覺得可以借鑒著這樣一種模式發展臺灣的文創等産業,讓臺灣年輕人在家鄉就得到很好的發展。其實,對於臺灣的年輕人來説,大陸是一個很好的舞臺。”

  在保定“馬大姐”食品廠,媒體人了解了企業發展壯大的歷程,也被企業做大做強後,在履行社會責任和挖掘企業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欽佩。保定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執行會長張瑀童説,“馬大姐”品牌作為地道的民族品牌,其掌握的酥糖、牛軋糖、酒心等經典手工技藝,具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內涵。企業創始人馬桂敏表示,將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機遇,努力打造特色産品,提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希望將這份“甜蜜的事業”發展到臺灣市場,讓更多臺灣地區的民眾享受到別具一格的甜蜜。

  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成果,兩岸媒體人實地走訪了河北引進北京高新産業項目保定通美晶體製造有限公司,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帶動河北高端産業發展等方面有了進一步了解。對此,平常關注兩岸經濟的臺灣東森電視臺陳學風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帶動區域發展,也對臺灣企業非常有吸引力。

  兩岸媒體團還到保定市直隸總督署、軍校紀念館及淶源空中草原,易縣清西陵、紫荊關,涿州北方淩雲工業集團,徐水巨力集團,清苑冉莊地道戰遺址等地參訪,從經濟、歷史、文化、旅遊等多方向、多角度、多渠道了解河北。

  大家紛紛表示收穫很大、不枉此行,如實介紹給島內業界朋友和民眾。參訪團團長、臺灣《工商時報》總經理呂庭華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老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大陸經濟的發展,也讓臺灣同胞受惠。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的建立等國家戰略也為河北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媒體人他會持續關注大陸、關注河北,客觀真實地向臺灣同胞講述大陸的發展,讓臺灣同胞了解一個真實的河北。(台灣網、河北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郜利敏]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