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記者汶川震後10年採訪手記之一:羅漢寺走出108個“羅漢娃”

2018年04月18日 10:08:00來源:台灣網

什邡市文史專家郭輝圖向楊茵介紹羅漢寺情況。(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編者按:3月26日至4月8日,臺灣中國電視公司《大陸尋奇》電視系列專題欄目組來到四川,以“災後重建10週年的蛻變”為主題,深入德陽、綿陽和廣元三市採訪拍攝,真實記錄災區經濟社會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和民眾幸福生活,製作電視專題片于5月在臺灣播出。欄目組95後出境記者楊茵,深感此次四川之行大開眼界,寫下三篇採訪手記。現予刊載如下。

採訪手記(一):羅漢寺走出108個“羅漢娃”

  四川是“天府之國”,一句從小聽到大的話,若沒切身感受,你是絕對不懂“天府之國”的各種“小美好”。

  為期15天的四川行,先後採訪四川德陽市、綿陽市和廣元市,最後返回成都,每個地點都讓我記憶深刻,從人、事、到物,都感觸良多。

  就先從採訪的第一站位於德陽市開始吧,我將以故事的形式分享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強震後 這裡走出108個“羅漢娃”

  走進充滿神奇故事的羅漢寺,文史工作者郭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寺廟的演變歷史。羅漢寺至今完整保留著從明朝延續至今的96根柱子原建,羅漢殿裏“108羅漢轉世”的傳奇故事,更為寺廟增添了厚重歷史底蘊。

  採訪中,除了寺廟的“前世今生”讓人拍案稱奇外,“108個羅漢娃”的故事成為此次報道的聚焦點。據了解,10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強震後,由於附近醫院(婦幼保健院)受災程度嚴重,無法正常提供醫療救助,為安全安置病員,羅漢寺住持要求僧人破除戒律,開放寺廟接納孕婦在寺院生産。其中在5.12後的兩個半月時間裏,共有108個地震娃娃出生在這裡,被稱為“108個羅漢娃”。據了解,第一個“羅漢娃”就出生在5月13日,待“汶川地震10週年”之際也該滿10周歲了。

  除了“108個羅漢娃”的故事,提到什邡羅漢寺就不能不説到禪宗大師——馬祖道一。馬祖道一齣生在什邡,13歲到羅漢寺出家,40歲聲名大旺,60歲回到家鄉弘法。對馬祖道一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以“平常心”弘法的佳話:聽説馬祖道一回家鄉弘法,許多民眾慕名而來,其中一個老太太在圍觀時隨口説道“哪有什麼大師?他不就是咱隔壁那個‘馬簸箕’的兒子馬祖道一嗎!?”聽罷,馬祖道一也問了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認為現在弘法的是大師?還是‘馬簸箕’的兒子?”大家交頭接耳,有的説是大師!有的説是“馬簸箕”的兒子!這時,馬祖道一説:我其實就是這位老太太口中的平凡人!

  “平常心即是道”這句話是從馬祖道一那延伸而來的。再偉大再有成就的人其實都是從平凡生活中過來的。馬祖道一認為即使在大家眼中是大師,一切也皆為“平常”,並且,佛法本就應該説給一般人聽的,所以用平常心感受佛法才是弘法的精神所在。

  “七一中學”裏 多了青海玉樹小夥伴兒

  作為“5.12汶川地震”重災區,什邡在北京市對口援建下,用“特殊黨費”修建起“七一中學”。在這裡有青海玉樹的學生是很特別的。從採訪中了解到,2010年青海玉樹遭受地震,校園被毀,“七一中學”抱持著當初受到援助的感恩,收受了兩個來自青海的班級,“玉樹班”由此得名。

  起初,青海學生對什邡生活很不習慣。據老師介紹,青海位於高原,那裏的學生除飲食上沒有四川口味這麼辣外,還沒見過蚊子!被蚊子叮咬後,青海學生還以為是什麼怪物!更有學生因為憐憫之心,對叮咬了自己的蚊子“放生”。現在,這群青海學生早已習慣這裡的生活,早餐食用饅頭時,還要加辣醬呢!

  在高三“玉樹班”,我問同學們“想家嗎?”這群即將重返家鄉青海參加高考的同學用藏族歌曲,表達了他們想家的情感。

  綿竹年畫 代言城市文化

  作為大陸四大民間木板年畫之一,“綿竹年畫村”是此次採訪的必去之處。初識“綿竹年畫”,要從一個小插曲説起。

  在“陳剛年畫工作坊”,剛踏進工作室,我就問迎面而來的老師:“您是陳剛年大師麼?”老師説“我叫陳剛”......我又指了指門匾,“上面不是寫著‘陳剛年’麼?”。老師大笑,“是陳剛——年畫工作坊,不是陳剛年。”我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沿路看到的繪製在房屋外墻的畫是“年畫”,不同於普通的“畫”,而“年畫”已經成為綿竹的産業,為這個城市增添了有看頭的文化亮點。

  在陳剛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了解了年畫的製作方法:用自己雕刻好的板子、然後上墨(有加水和膠)用刷子上色,把宣紙蓋上壓一壓,打完線稿後上色、過程非常繁複,常常一張畫都要畫上一整天。(作者: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記者 楊茵)

楊茵與“玉樹班”學生旦周才仁、尕尼瑪交流。(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陳剛老師講解綿竹年畫製作過程。(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在綿竹大學城採訪。(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在綿竹諸葛雙忠祠採訪。(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