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中視欄目組到四川拍攝“5.12”地震十年巨變

2018年04月13日 15:22:00來源:台灣網

 

《大陸尋奇》欄目組採訪在什邡七一中學就讀的青海玉樹學生尕松梅朵

  台灣網4月13日訊 日前,臺灣中國電視公司《大陸尋奇》欄目組一行5人前往四川省德陽什邡市和綿竹市,拍攝製作“512”地震“災後重建10週年的蛻變”電視專題片。三天行程中,攝製組深入基層,從城市建設、産業發展、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多重視角,深度了解德陽災後重建的十年巨變。

  攝製組首先來到什邡市人民醫院。在這裡臺灣記者們看到了醫院在北京援助重建後硬體上得到大幅提升,更從醫院管理、診療技術、人員培養、科研教學等方面,感受到持續對口智力援建對醫院軟實力的提升。

  來到什邡七一中學和方亭慈濟中學,攝製組對兩所學校所秉持的“感恩、從善、向上”的育人理念留下深刻印象。什邡七一中學由特殊黨費全資援建,自2015年起接收了青海玉樹地震受災的90余名藏族高中生寄宿就讀,將感恩之情以實際行動傳承延續。離行之時藏族學生們集體向臺灣記者獻上一曲《離鄉》,歌唱感恩祖國、奮發學習、回報社會的心情,讓臺灣記者們感動不已。

  在由臺灣慈濟基金會出資建設的什邡大愛感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攝製組一行採訪拍攝了大愛公司與什邡市政府多年來持續協力推動環保事業所取得的積極成效。在師古鎮紅豆村,攝製組一行拍攝了紅豆村感恩共建、砥礪奮進,蛻變為國家級文明村的歷程,一窺鄉村振興之路的縮影。在四川中煙長城雪茄廠,臺灣記者們被這世界最大單體雪茄煙生産基地所震驚,饒有興致地跟隨“132”秘制雪茄小組嫡傳弟子李秋月現場學習卷制雪茄。在西川佛都羅漢寺,攝製組被“512”地震中“108個孕婦和一座羅漢寺的故事”深深吸引,更在什邡文史專家郭輝圖的講授下,了解了農禪文化奠基人——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佛學思想,及其與臺灣禪宗的緣源。

  隨後,攝製組前往綿竹市,感受綿竹震後重建十年的驚人蛻變。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直是聯繫兩岸民眾最為深切的情緣紐帶。“好有民俗味道的村落!”當臺灣記者們步入綿竹年畫村,看著家家戶戶門上、墻上的精美年畫,陶醉在濃濃傳統文化氛圍中,紛紛對當地政府在災後重建中,將“年畫”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與鄉村建設和文旅産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點讚。

  綿竹市江蘇工業園區是德陽産業發展振興的縮影。在園區企業鑫坤機械廠的拍攝中,臺灣記者們親歷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葉片、輪轂、風電和汽車引擎等零配件生産現場,感受到德陽從重裝之都向世界智造之都的轉型歷程。

  “這是遊樂園嗎?”“我們來到哈利波特魔法學院啦!”步入希望教育集團援建的綿竹大學城,如迪斯尼童話般的美麗校園讓臺灣記者們流連忘返。綿竹大學城佔地1100畝,包括四川天一學院和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在校學生近兩萬人,涵蓋工學、管理、文學、藝術、醫學等47個專業,邁開了綿竹以教育産業振興實現智力升級的發展之路。

  漢旺鎮和清平鄉都是“512”地震受災極重區域,但震後十年都早已邁上了發展的“快速道”。漢旺鎮引進萬立産業園和德陽-阿壩生態經濟産業園,加速實施工業企業轉型、創新;清平鄉按照“礦區變景區、礦車變火車、礦工變第三産業從業者”的思路,由礦山産業全面向鎮域旅遊産業轉型發展。坐上清平銀杏小火車,臺灣記者們紛紛感慨:“這就是一輛通往未來幸福生活的金色列車!”“看到如今這裡的一棟棟青瓦白墻美麗鄉村新居,還有當地政府帶領百姓攜手奮進奔小康的火熱場面,真是處處都能看到災後重建十年鄉村振興發展的炫麗畫卷。”

  在九龍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獼猴桃産業標準化基地、麓堂溫泉度假區、中國玫瑰谷等點位採訪拍攝中,臺灣記者們真切感受到德陽在“産業、旅遊、文化”融合驅動,一、二、三産聯動發展中所蘊含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在德陽拍攝的最後一站,攝製組來到了綿竹諸葛雙忠祠,作為三國歷史文化遺跡,這裡也是臺灣民眾尤為感興趣的文化點位。臺灣記者們詳細了解了發生在綿竹關的三國歷史上最後一戰、蜀漢政權終結之戰,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諸葛一門,三代忠貞”的韆鞦佳話,同時也了解了當地對忠孝精神和傳統美德的文化傳承。

  在德陽拍攝的三天行程中,臺灣記者們收穫滿滿,感觸良多。通過臺灣記者們的鏡頭和講述,德陽曆經“512”大地震災後重建,從悲壯走向豪邁,從慾火重生中蛻變振興的新時代嶄新風貌,必將被更多臺灣民眾知曉。(台灣網、德陽市臺辦聯合報道)

採訪四川天一學院辦公室主任劉長志(左)

“132”秘制雪茄小組嫡傳弟子李秋月(中)現場演示雪茄卷制

什邡文史專家郭輝圖(中)向記者介紹馬祖道一農禪文化

拍攝清平銀杏小火車

綿竹文物保護管理所長謝子戰(中)向記者介紹諸葛雙宗祠

在綿竹九龍鄉村旅遊景區拍攝

[責任編輯:郜利敏]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