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蘇築夢緣未了 蘇風正勁任揚帆

2017年10月11日 10:23: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側記 

  台灣網10月11日南京訊 近年來,隨著蘇臺交流合作日趨熱絡,無數懷揣夢想的臺灣青年如過江之鯽,暢遊到江蘇大發展的暖流中。2017年正值兩岸衝破藩籬開放交流30週年之際,江蘇省臺辦聯合江蘇省人社廳、江蘇省總工會、共青團江蘇省委等單位共同主辦了“臺灣大學生江蘇實習就業特訓營”活動(以下簡稱特訓營)。活動先後迎來了臺灣地區68所高校的375名臺灣大學生,他們分赴南京、蘇州、常州、泰州、徐州、昆山等地的63家企業,開展了9個梯次的深度實習體驗。 

  此次活動以“江蘇共築夢樂業創未來”為主題,以“實習風文化根兩岸情”為主線,以實習就業輔導培訓為主要模式,按照“集中組織,分批推進,分組實施,分工負責”的整體思路,省市聯動,社會發動,政企互動,企業行動,形成了“全省一盤棋,一市一特色”的實習交流格局。在1至5個月的實習期內,臺灣大學生先後走進省內多所基地、園區、社區、高校和家庭等,重點組織了“九個一”活動,即一場開營儀式、一期崗位實習體驗、一次政策宣講服務、一場知名創業導師培訓訪談對話、一場“臺青在蘇發展”主題沙龍、一場中華文化講座、一次進園區參訪交流、一次中華傳統文化體驗、一次“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和微視頻大賽活動等,進一步擴大蘇臺青年交流往來的參與度和獲益面,幫助臺灣學生深刻認識江蘇發展,深切感受兩岸文化,深度融入江蘇生活。 

  升級版實習平臺為臺青登陸江蘇搭建“就業橋”

  實習特訓營為臺灣青年認識江蘇架起了天橋,為其赴大陸發展填補了空白地帶,插上了隱形翅膀。江蘇省在2016年開展臺灣大學生實習項目試點的基礎上,採取“雙選”模式,根據臺灣大學生的專業、特長和需求等,按照“應其所需,人盡其才”的原則,配備到名優企業的高“含金量”崗位。活動主辦方主要負責整體部署,全面協調和集中推進;地方政府部門主要協調人員招募、具體實施和協調服務等;企業重點落實專辦員制度,做好組織管理、業務幫帶和配套保障等工作。大家各司其職,齊心協力,積極打造優質職場平臺,幫助臺灣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大陸企業文化和行業前景,熟悉企業環境和管理運作,基本掌握工作職責和要求,為其赴大陸發展提供更精準的評估和定位。南京市為臺灣實習生精挑細選了紫金農商銀行、三胞集團、中電熊貓、福中集團、南京商廈、新華書店等8家知名市屬企業,多角度展示了江蘇名企綜合實力和廣闊前景。昆山市將80名臺灣大學生匹配到25家優秀民企,助力實習生直觀了解大陸企業環境,與大陸青年菁英全面互動。 

  活動期間,國臺辦交流局巡視員李勇蒞臨指導,為江蘇省首批榮獲“江蘇省臺灣大學生實習基地”的10家熱心企業授牌,不斷推進臺灣大學生實習就業常態化、制度化發展。 

  活動中,臺灣實習學生徐愷蔚説:“我的專業是廣告,最大興趣是運動。目前,在昆山兩岸青創園創勝體育實習,從平面設計、作圖排版再到賽程的編排,我很高興能把我的專業和興趣結合起來,把我在學校裏上課所學、社團中所做的都帶到行業中來實踐。”來自臺灣蘭陽技術學院的郭岱沅這樣稱讚:“這邊隨處可以找到臺灣地道的美食,我的學長也在這邊創業,還有很多家鄉的前輩,感覺很親切,我願意留下來發展,實現人生夢想。”實習結束後,眾多大學生紛紛表示畢業後願意到江蘇發展,多家實習單位與臺灣大學生簽訂工作意向書。來自臺北科技大學的齊昊還被實習單位緯創資通(昆山)有限公司正式錄用。 

  全方位資訊平臺為臺青登陸江蘇點亮了“啟明燈”

  實習中,臺灣大學生深切感受到實習獲得感和獲益面,其中全省集中組織的“青春分享匯”活動讓大家印象尤為深刻。活動圍繞“魅力校園青春飛揚”和“共用機遇樂業未來”兩個專題,邀請多家涉臺部門和臺青、臺屬、臺商二代代表,從就學、就業、創業和家庭生活等不同角度與臺灣實習生面對面分享經驗,熟悉的鄉音倍感親切,接地氣的分享讓人腦洞大開,良好的空間環境魅力無限,真實的案例充滿説服力,大家心中滿滿的“獲得感”。 

  實習期間,各地紛紛舉辦導師培訓對話、主題沙龍、走訪“紫峰獎”獲獎臺企等等,切身感受“江蘇速度”和發展前景。泰州市邀請相關部門詳細解讀本市24條就業創業政策,並開設了“創業!你準備好了麼?”實務課程。昆山市組織101名實習生走進2017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現場,參加“聚力創新同創共贏”海峽兩岸人才沙龍,開展“網際網路+”等4場就業創業分享匯,使臺灣學生全面直觀地了解大陸發展環境和資訊。來自臺灣實踐大學的周齊驚訝地説:“我第一次來到大陸,這裡的發展比我想像中要好太多。參觀完昆博會,發現很多高科技産品,非常的先進。”臺灣致理科技大學的陳玫如感概道:“來到江蘇,我發現大陸發展很快,甚至遠遠高於臺灣的發展。比如手機支付寶APP能解決很多問題,交話費、打車等非常快捷,不用帶錢包,我覺得這是臺灣不能比擬的。” 

  文化交流大戲臺架起了兩岸青年交流“連心橋”

  開啟尋根溯源之旅,將“吳韻漢風”貫穿實習全程是此次特訓營的亮點之一。臺灣大學生在昆山昆劇院聽崑曲、學扮相、練身段,感受了“百戲之祖”的大雅魅力;組織“兩岸一家親”民謠詩會和朗讀分享,在繁忙的都市尋一片寧靜,共赴“詩與遠方”。徐州市組織臺灣大學生參觀市博物館、戶部山特色大院、戲馬臺,漢文化風景區,遊覽雲龍山書院、水鎮、民俗館,于古風古韻中尋找2600年的歷史印記,感受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泰州市邀請泰州學院申明秀博士以《談古“道”今話“雅俗”》為題,深入淺出,談古喻今,講授中華文化之道,引起了兩岸大學生強烈共鳴。大家從古到今,跨越時空,文化交融,人文傳承,對同根的歷史傳統,同祖的血脈親情、同心的民族願景更加認同,也為兩岸文化交流與傳承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實習期間,江蘇省還開展了“我眼中的江蘇”隨手拍臺灣大學生攝影大賽,用臺生特有的視角記錄江蘇風土人情。青春拓展活動讓業餘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與市長同場秀球技,結伴騎行賽,南京明城墻上游戲拓展,大家在揮灑汗水中拉近距離,在嬉戲互助中增強互信。來自臺灣東華大學的林鴻文同學説:“無論是在哪,都瀰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手機從未停止拍攝,要記錄下最美的風景與回憶,與臺灣家人朋友分享。”大家紛紛表示,來江蘇前認為大陸是破損的山寨品、低俗的文化風氣、落後的鄉村和冷淡的人,但來了這趟後他完全改觀!他們獲得了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全新的價值觀和堅定的友情。 

  專業化服務平臺為臺青登陸江蘇當好“店小二”

  活動堅持“精準、務實、高效、真誠”的服務理念,知其所需,應其所盼,解其所惑,讓臺灣實習學生融入大陸生活,感受大陸溫度。實習期間,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江蘇省臺辦主任楊峰、副主任張為等上級領導專程看望了臺灣大學生們,並進行家常式座談,表達了對學生們的殷切關懷。 

  南京市依據臺灣大學生興趣愛好,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師、新媒體應用、插花賞析、中式烹飪、西式糕點等技能培訓課程,並頒發從業資格證書,不斷提升臺灣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從業體驗等。同時,構建了學生實習資訊互動網路平臺,第一時間掌握平臺資訊,提供服務幫助,發佈和更新資訊。昆山市為臺灣大學生提供“一”體式專業化服務,讓臺灣實習生賓至如歸。在結業儀式上,來自聖約翰科技大學的莊文茜親自繪製了一幅名為“我和昆山有個約‘繪’”的漫畫作品,表達此次實習的感謝之情。就讀南京師範大學的臺生徐愷蔚也作長詩一首,“昆山愛你難相忘,此地不再是他鄉”,盡顯依戀之情。 

  江蘇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這為一衣帶水的兩地間,架設了一座所向通達的橋。今年以來,蘇臺兩地青年交流活動達50余項共計5000多人,有近3000名臺灣青年先後在江蘇學習、參訪和交流。我相信隨著江蘇式“臺味”的濃厚,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匯聚江蘇,圓夢江蘇,紮根江蘇。(江蘇省臺辦交流處 汪五七)

[責任編輯:陳從幹]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