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豫劇團經典劇目《天問》精彩亮相北京長安大劇院

2017年09月05日 14:26:00來源:台灣網

    劇團演出照

  劇團演出照。(圖片來源:河南省臺辦)

  台灣網9月5日北京訊 9月3日晚,由臺灣豫劇團打造的豫劇《天問》在北京長安大劇院隆重上演。該劇是“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期間展演的25部精品豫劇的第22場演出,也是臺灣豫劇團進京演出的唯一展示劇目。演出後,國臺辦交流局副局長董碧幽、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副廳長李霞、河南省豫劇院院長李建樹與來自臺灣的著名豫劇演員王海玲等十余位演員一同合影留念。

  《天問》改編自莎士比亞《李爾王》彭鏡禧譯注本。有著臺灣“豫劇皇后”之稱的著名演員王海玲擔綱了“女李爾”,演繹深陷權勢、倫理不清的女皇,如何走向悲劇終局。該劇演繹了親情與家國、私欲與公義、人倫與天命的相互交織,以精彩詩文及獨特隱喻風格,刻畫悲歡離合與善而報應,探究了愛欲、寬恕、人性本質與存在的終極意義等命題。

  豫劇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豐厚的文化內涵,卓越的藝術表現,在全國乃至海外都有著廣泛影響,是中原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更是中原文化的優秀代表。本次“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是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主辦,河南豫劇院承辦,全國各相關豫劇院團共同實施的,展演活動於8月7日至9月7日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進行。本次展演規格高,範圍大,參與院團多,時間跨度長,是全國豫劇發展的一次集中檢閱,是豫劇藝術的一場饕餮盛宴,將進一步促進全國豫劇院團相互交流、共同提升,推動戲曲藝術的當代發展。

  臺灣豫劇團是我國臺灣地區最高級別的豫劇表演團體。臺灣豫劇團前身為“中州豫劇團”,自1953年起在高雄左營落地生根,名為“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至今已耕耘超過一甲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飛馬豫劇隊”在軍中階段性任務告一段落後,于1996年1月1日改隸臺教育部門,成為“國光劇團豫劇隊”。復於2008年改隸“文建會”(現為臺“文化部”)並更名“臺灣豫劇團”,繼續為致力弘揚中原文化,傳承豫曲新聲、累積豫劇藝術美學成就而努力,並積極拓展國際舞臺。

  臺灣豫劇團的發展就像一部傳奇,豫劇在臺灣這塊島嶼上奇跡般地扎了根,開創了與歌仔戲、京劇三角鼎立的舞臺地位。豫劇團在臺灣落地生根64年來,不斷順應臺灣民眾對文化需求與發展的潮流,大量汲取多元文化並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製作上結合了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精英,先後推出《包公誤》、《三打陶三春》、《西出陽關》、《狸貓換太子》、《巧縣官》、《狸貓換太子續集》、《七品芝麻官》、《孟麗君》、《大腳皇后》及《中國公主杜蘭朵》、《秦少遊與蘇小妹》、《武后與婉兒》、《龍宮奇緣》、《豫韻——臺灣情》、《曹公外傳》、《慈禧與珍妃》等新戲,亦獲得觀眾極高的評價與回饋。該團每年均推出一至二齣年度大戲,曾幾度到北京、河南等地演出,並應邀赴海外巡演,曾到過美、英、加、德、法、意等世界各國演出。(台灣網河南省臺辦交流處通訊員 孫林)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