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地方快訊

律動青春創夢淮安 江蘇淮安全面推展淮臺青年交流

2017年03月06日 09: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3月6日淮安訊 近年來,江蘇淮安始終將加強淮臺青年交流作為臺資集聚示範區建設的應有之義,按照“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的思路,持續加快載體建設,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深入實踐101%服務理念,積極為臺灣青年來淮參訪、實習、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創新載體 搭建青年交流“連心橋”

  淮安不斷加強載體建設,提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留學人員創業園等7個國字號開放平臺以及7個省級開發區和12個省級特色産業園區産業承載能力和配套功能,為臺灣青年來淮就業創業提供成熟的發展平臺。2014年,淮陰工學院與臺灣中華大學、修平科技大學、長榮大學聯合成立了大陸首家臺商學院。成立以來,該院從臺灣聘請了7名全職博士、6名兼職教授、22名創新創業導師、15名項目制教授;組織兩岸大學生互訪200多人次;與臺灣三所大學共同設立了4個青創基地、80余項創新創業項目,聘請了220余名兩岸專家擔任創業導師。2015年,淮安兩岸青年創業園正式掛牌。該園擁有優惠的創業政策和完善的配套設施、致力於為臺灣青年提供人性化、低成本、開放式的創業空間。目前淮安的10家市級創客空間,20家縣級創客空間,全部向臺灣青年開放。

  淮安還不斷豐富淮臺青年交流活動平臺。蘇臺(淮安)青年菁英峰會已經舉辦五屆、兩岸青年菁英特訓營已經舉辦兩屆,吸引了數百名兩岸優秀青年暢敘友誼、共話發展、共謀創新創業,在兩岸政商界青年中已經初具影響。一年一度的“淮安周”、“淮臺交流合作周”也是淮臺青年交流的重要平臺。2015年“淮臺交流合作周”期間,淮安精心挑選10名青年企業家赴臺,與臺灣青年企業家互動交流,發表《兩岸青年企業家共同宣言》。2016年“淮安周”期間,在臺灣中華大學舉辦了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論壇。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在論壇上作主題演講,和臺灣青年零距離交流,闡述了淮安優良的創業環境。

  此外,淮安充分利用廣泛的島內人脈資源,暢通與臺灣青年聯絡交流的渠道。一方面,與臺灣青創總會、臺灣中華卓越青工總會、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等建立合作平臺,推動臺灣青年來淮參訪、實習、就業、創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淮安臺協及在淮臺商“以臺引臺”作用,不僅支援臺企為臺灣青年提供就業和實習崗位,而且鼓勵臺商二、三代來淮安創業打拼。

  優化環境 感受101%溫馨服務

  淮安積極整合工商聯、青年聯合會、臺屬聯誼會等組織青年企業家資源,為臺灣青年在淮創業提供資訊、平臺、人才、項目等要素支援。定期舉辦“與臺企同行”活動,幫助臺灣青年掌握稅收、勞動、金融、安全生産等知識。鼓勵和支援本地重要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臺灣青年提供就業崗位。堅持重心下移、窗口前移,不斷完善駕駛證換領、臺胞證簽注、子女入學、就醫、就業、購房等綠色服務通道。

  淮安積極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在城市建設中重視引進臺灣元素,為臺灣青年提供了便捷的生活環境。通過舉辦籃球邀請賽、手球夏令營、洪澤湖生態放魚公益行、重要節日聯誼以及“臺灣青年進機關”、“青年臺商看淮安”等活動,增加了臺灣青年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完善政策 為青年交流保駕護航

  2016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支援淮安臺資企業産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從省級層面將示範區建設成為臺灣青年創業的活躍地,提出了支援淮安加大力度引進臺灣青年人才、幫助臺灣青年來淮發展的多項具體措施,努力要讓淮安形成“助力臺灣青年圓夢江蘇”的示範效應。

  淮安在省內率先出臺《淮安市促進臺灣青年創業優惠政策》,從工商註冊、行政收費、稅收優惠、企業融資、發展載體、市場拓展、人才引進、自主創新、創業培訓、生活配套等方面為臺灣青年來淮創業提供支援。臺灣《聯合報》、東森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專題報道,在臺灣青年內産生廣泛影響。(台灣網淮安市臺辦通訊員 陳春曉 王小寶)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