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臺胞:六期三載"油畫"課,我的世界“變色”了

2016年06月08日 09:45: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6月8日上海訊 對我這個五年級生的人而言, 嫁雞隨雞的三從四德觀念,早已根植生命!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高帽下,我在家族企業和相夫教子間遊走,個人的價值實現, 似乎隨年華逝去而不再有夢想, 即便來到這個女權高漲的上海國際都會,仍然難以逾越…

  一切的改變始於2013年9月,我應松江女臺胞張景惠的邀約參加了臺協松江工委會的婦女油畫班, 在這近3年的學習過程,我走出了定格的人生,我對未來有了憧憬… 這一切都感恩油畫班讓我收穫無數個可能。 最初的收穫,來自以“有色”的眼光審視過往的景致,替代“看山是山”的麻木…以往,生活的步驟總是“趕”到下個定點,沿途的街景再美也不過是過眼雲煙!對於我而言,那應該是千古不變的紅花綠葉,白墻黑瓦….不值得也不屑駐足觀賞,但自從課堂上莊老師常常提醒同學多觀察陽光帶給景物無限的變化,慢慢地藍天白雲、花草樹木從畫布的顏料中都各自活躍在我的眼前,松江讓人驚艷! 初春遍地油菜花黃、盛夏處處荷葉搖曳、深秋一路梧桐灑落、寒冬百樹蒼勁透天…路過的車窗外, 每一處都是一幅幅油畫的縮影,原來 “美”景到處都是,而過去的我,缺少了發現美景的雙眸。 作畫的過程, 猶如生活的縮影,一種參悟的心靈豐收。骨子裏我不喜歡一成不變,喜歡嘗試新事物,現實生活不容我表露痕跡,但油畫課,它包容我的狂妄!每次作品的選材都是心裏最渴望的吶喊,若水三千,選我所愛,畫我所喜! 儘管油畫的特色是在於濃粧艷抹後的五彩繽紛, 而我獨愛中國風味的簡約淡雅, 如此不盡常理的要求, 油畫竟能如我所願,概因對一個毫無美術基礎而年過半百的婦人, 即便作畫過程碰到瓶頸,或烙下令自己舉足無措的瑕疵, 也不必驚慌, 因為在莊老師的指導下, 都能化腐朽為神奇,畫錯後的最大收穫是”修改方法的百轉千回”,這正是油畫最大的魅力,也是油畫被迷戀的所在。每次表現方式的突破仿佛都是一次蛻變的成長,而勇氣、耐心和自我苛刻的要求更是完善每一幅畫的基本素養。更多時候,我學會了暫時放下,讓自己沉澱、等待感覺對了,時機成熟了,再去面對。一幅幅作品的完成都是付出後的回顧, 生活未嘗不是如此。一畫一世界“真”實地呈現一段時光的印記。

  臺協松江工委會的油畫課,給我的不僅是油畫課堂上結識了許多原本不認識的好姐妹外,透過一次次的義賣和展示,更開拓了我的視野。最記得的是2014年3月婦女節所舉辦的油畫和書畫的聯展和展後的座談會, 我結識了李國芳女士, 除了折服於她所畫的《國色天香》外,被她熱心公益的義舉所感動,暗自盤算,如何向她學習…之後在公開展覽作品的義賣會上,感謝一位女企業家購買我第一幅不成熟的創作油畫,那刻我告訴自己,這是個起點!之後,每次油畫作品完成,透過微信的朋友圈發表,得到朋友們的肯定,也有不少朋友邀畫,或是希望我能組織油畫義賣活動。就這樣, 2014年11月底,我協助浦東萬邦都市花園的朋友舉辦一次小型的活動,在老師和油畫班姐妹們的支援下,姐妹們的“油畫”作品變成了捐贈者保留善舉的美麗見證,那次義賣所得全數捐給了慈濟作為蘇北冬令救濟的善款! 這是我“真、善、美”理想生活的實現, 之後,油畫對我而言不只是一種休閒,它給我使命感。

  在松江油畫課的3年課,是我來上海近14年來最幸福的歲月,在油畫的世界裏我找到了自信,發現生活的多彩,帶給家庭的不只是墻上一幅幅的油畫,更是先生以往不曾有過的驚嘆和讚賞、孩子們異樣的羨慕和嫉妒,六期三載“油畫”課,我的世界“變色”了。(台灣網上海通訊員 陳燕慧)

  (作者係松江區女臺胞,納鐵士精密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