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媽祖宮廟代表參加下宮天后古廟媽祖廣場落成慶典

2016年06月03日 13:46: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6月3日潮陽區訊 不久前,汕頭市潮陽和平下宮天后古廟,隆重舉行媽祖廣場落成慶典。參加慶典儀式除來自泰國、香港、湄洲祖廟及本地信眾二千多人之外,還有來自臺灣媽祖宮廟代表張景琪先生等一行十余人。

  和平下宮天后古廟始建於南宋,是明朝隆慶《潮陽縣誌》有記載的兩座媽祖廟之一。據地方誌記載,福建人高南平中進士後,任職期滿蒞和平定居,攜來天后香火,鄉人遂建宮祀之。至清乾隆年間,潮陽縣官發願,擴為三廳兩天井規模。民間有媽祖諸多顯靈傳説:昔時練江通南海,每逢漲潮,常見河豚結隊廟前朝拜;出海討活漁民,遇風濤險象環生時,媽祖施法拯救;每逢強颱風引發鹹潮,水漲至廟前三山石隨之退潮。特別是廟中供奉有媽祖四姐妹聖像,這更成為潮汕奇特的民俗文化現象。

  下宮天后古廟理事班子,借媽祖祭典被公佈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契機,在地方黨政指導及海內外信眾支援下,致力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維護古廟建築物的神聖莊嚴,配套媽祖公園設施,拓建媽祖文化廣場。目前,古廟及周邊已初具規模,其中有原省委副書記蔡東士題匾的“朝天閣”、有西泠印社社員郭莽園題匾的“德披四海”大型石牌坊門、有中國書協會員蔡照波題簽的《中國歷朝傑出人物碑林》等等,並有數十位省級以上書畫家題書匾聯的亭廊臺閣,因而成為一處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嶄新風景。

  古廟理事長馬文豪在會上介紹,媽祖廣場興建《中國歷朝傑出人物碑林》,是為弘揚媽祖的慈愛精神,提升當地的文化底蘊,增強旅遊觀光的魅力,讓廣大青少年以及信眾前來朝拜媽祖時,了解中國歷史演變軌跡,領略中華民族光輝燦爛歷史,並激發其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

  在興建媽祖廣場同時,下宮天后古廟組建了二支英歌隊、潮樂社、書畫社、燈謎社、頌經團,進一步完善古廟軟體建設,讓媽祖精神發揚光大。特別是今年元宵節期間,舉行了大型元宵燈會,並舉辦書畫展、楹聯展、現場書畫筆會、燈謎會等活動,吸引了近十萬人次信眾前來觀賞及互動,聲勢浩大,盛況空前。

  張景琪在聽完介紹説,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播,“大愛、立德、扶貧、濟困”的媽祖文化內涵,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和發揚,媽祖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是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資源。潮汕地方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特別是媽祖文化流傳千年,底蘊深厚,在國內外有較強的影響力。同樣,媽祖文化信仰在臺灣地區也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她是溝通海峽兩岸民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弘揚和傳承媽祖文化信仰,對進一步強化兩岸“人同根、神同源”的中華文化共同信仰,強化“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張景琪在致詞中還説,下宮天后古廟媽祖廣場落成慶典,這為開闢人間凈土,創造安寧美好環境,佈施利樂眾生功德,培植立德、行善、大愛慈悲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自古以來,臺灣和大陸同根同脈,血濃于水。因此,讓我們攜手並肩,繼續發揚媽祖的體危濟困,賑災救難,造福社會的精神,共同為祖國繁榮昌盛做出更大貢獻。(台灣網、潮陽區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