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北京市臺聯舉辦在京青年臺胞社會實踐活動

2016年03月03日 14:41:00來源:台灣網

  

  在京青年臺胞社會實踐活動在閩開展。(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台灣網3月3日北京訊 為密切在京青年臺胞間的交流,提高他們對兩岸歷史文化的認識和對臺胞歷史的了解,增強他們的臺胞意識和歷史使命感,2月底,北京市臺聯舉辦了“心手相連 緣聚海西”在京青年臺胞社會實踐活動,組織30余名在京第三、四代臺胞青年和在京臺生到福建省廈門、泉州、莆田、福州等地開展交流參訪。在京老臺胞、市臺聯名譽會長盧鹹池、秘書長張曉軍等領導參加。活動亦得到了北京市委統戰部、市臺辦、臺盟北京市委以及福建省臺聯、廈門、泉州、莆田臺聯會的大力支援,福建省臺聯青年委員會人員全程參與。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圍繞兩岸歷史聯結和文化淵源,開展了內容豐富的交流活動。包括舉辦團隊拓展訓練,參觀臺灣知名人士在閩故居,聆聽臺胞故事,重溫臺胞足跡;參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了解“五緣文化”,實地體驗兩岸一家親的歷史文化脈絡;拜謁媽祖祖廟,感受“一尊媽祖兩岸情”的文化淵源,同時,與福建省臺聯及相關地市臺聯的領導和青年臺胞舉行座談交流,分享臺胞家族故事,暢敘親情鄉情。

  參觀中,在京老臺胞、市臺聯名譽會長盧鹹池以其少年時期的親身經歷和對臺胞歷史的長期研究,給青年臺胞生動地講述了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建造的始末、名字的由來以及相關的人和事。他表示,菽莊花園不僅是私家園林,還是當時許多臺灣文人騷客聚會抒懷的地方,形成了“菽莊吟社”,很多知名的臺胞參與其中,包括臺灣進士汪春源、施士傑等,一些曾在北京生活過的臺胞如張我軍等與詩社也有密切往來,他的四叔公、六叔公都參加過“菽莊吟社”。在參觀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時,在京青年臺胞、鋼琴收藏家陳寶寶發揮專長,給青年臺胞上了一堂生動的鋼琴知識普及課,展現了北京青年臺胞的風采。

  交流中,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梁志強勉勵青年臺胞關注兩岸、了解兩岸,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加強與島內親友的交流聯繫,為兩岸關係發展做出臺胞的貢獻。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生劉文逸、天津科技大學學生楊子健等多名臺胞青年表示,此次參訪看到了兩岸許多的共同點,對兩岸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了解,收穫匪淺,尤其閩臺緣博物館的大量史料,讓自己有一種找到了臺胞的根的感覺。北京電影學院青年教師劉俊瀟結合臺灣電影史課程,將此次社會實踐稱為臺灣文化之根和宗教之根的“尋找之旅”,他表示,源於湄州的媽祖信仰在臺灣非常重要,代表了人們對平安的祈求,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也早已形成一種文化,出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當中。有部分青年臺胞表示,由於教育的原因,對家族歷史不了解,對臺胞身份認識不足,臺胞意識薄弱,而通過此次活動,找到了許多同齡的青年臺胞,了解了許多老臺胞的感人故事,對自己的身份、承擔的歷史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青年臺胞陳寶寶表示,祖輩家就在鼓浪嶼,盧會長的現身説法讓自己很感動,仿佛身臨其境,無比親切。他表示,青年臺胞要對自己的家族歷史、對兩岸歷史有深入了解,讓臺胞意識深入血液、深入骨髓。座談中,在京臺生呂國豪、蕭家慶、彭之洵表示,此次海西之行,感受到了兩岸間深刻的血緣親情,兩岸青年應加強交流,增進彼此了解,共同攜手面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的課題。

  市臺聯秘書長張曉軍表示,老一輩臺胞的祖國意識強烈,為國家的建設、發展做出了許多貢獻,青年臺胞應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臺胞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刻意識到自身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兩岸青年臺胞應加強了解,消除隔閡,增強互信,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台灣網北京市臺聯通訊員 朱小龍)

  

  與福建省臺聯座談,北京市臺聯秘書長張曉軍(右)向福建省臺聯贈送紀念品。(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在京老臺胞、市臺聯名譽會長盧鹹池講述三坊七巷中的臺胞故事。(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舉辦拓展活動。(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拜謁媽祖,感受“一尊媽祖兩岸情”的文化淵源。(圖片來源:北京市臺聯)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