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東地震監測預測與應急技術交流團赴臺交流成果豐碩

2015年11月27日 13:29:00來源:台灣網

參訪花蓮消防局,雙方進行座談交流

參訪花蓮消防局,雙方進行座談交流。(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台灣網11月27日濟南訊 應臺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邀請,以山東地震學會理事長、山東省地震局局長晁洪太研究員為團長的山東省地震監測預測與應急技術交流團一行15人,于11月中旬赴臺灣地區進行以地震監測預測、地震應急、防災減災管理與防災科普宣教為主要內容的科技交流活動。

  在臺灣地區交流期間,交流團拜訪了臺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花蓮縣消防局、中正大學等多家地震科研、管理機構,實地考察了臺北市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和臺灣“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並在地震測報中心、中正大學舉行了學術報告交流會。

  交流團在參訪台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時,土木水利工程學會黃茂樹技士介紹了學會的基本情況,並帶領交流團實地參觀了位於臺灣大學地震模擬和耐震評估試驗室,介紹了超高層建築抵禦地震荷載與風荷載的有效構造措施,雙方就抗震規範、震動測試和抗震設計具體指標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交流探討。

  交流團在參訪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時,地震測報中心郭鎧紋主任介紹了臺灣地區地震監測、地震科學研究以及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情況。雙方分別以《山東區域中心地震大數據系統建設》、《山東地球物理場觀測現狀與研究》和《臺灣的測報任務》、《臺灣地球物理觀測與地震前兆研究現況簡介》為題做了4個精彩的學術報告,並圍繞學術報告會主題展開了深入的互動交流,氣氛融洽、活躍。雙方還就進一步加強業務交流及開展科研合作交換了意見。

  交流團在參訪台灣地區地震工程科技研究的核心機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時,在張國鎮主任等的陪同下重點參觀了地震模擬試驗室。該試驗室主要利用大比例尺或足尺寸靜動態試驗方式,開展地震工程的基本研究和應用研究,從理論及應用兩方面研究解決工程界的抗震和耐震問題,整合多方學術資源推動地震工程科技創新。團組成員詳細了解了各項試驗系統及設備的規格參數與工作性能,就抗震規範、震動測試等問題進行了認真諮詢,並就實驗室建設、管理與對外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與該中心的有關人員進行了交流。

  交流團在參訪花蓮縣消防局暨縣防災應變中心時,花蓮縣消防局林文瑞局長及消防局災害預防科、緊急救護科、火災調查科、救災救護指揮科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共11人同交流團進行了座談交流。消防局方面介紹了花蓮縣地震帶地質背景與地震活動、震災應變機制及具體救援措施經驗。座談會上雙方就各自的震災防禦、救援體系、社會參與以及成功經驗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交流團在參訪中正大學時,與校總務長、地球與環境科學系陳朝暉教授及部分師生進行了學術交流。雙方圍繞地震監測、預警和大數據技術在地震業務中的應用等主題舉辦了學術報告會,並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討論。雙方均認為,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或通過互派訪問學者的方式,可以有效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對共同提高學術水準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並在隨後的餐敘中同李新林副校長就進一步合作開展長期科技人才培養達成了共識並確定了初步合作意向。

  另外,交流團還實地考察了臺北市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和臺灣“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團員們在防災科學教育館感受了強震模擬環境,體驗了火災現場逃生技能,並練習了滅火器使用和緊急救護措施;“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有關方面利用臺中霧峰鄉光複國中內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及河床隆起等震後保存完整的地貌,在原址規劃改建的科普教育園區,面向全社會進行地震災害知識的宣傳,藉以提升公眾的地震防災觀念。園區裏劃分多個區域,有防災教育館、地震工程館、地震科學館、斷層保護館,以及災後建築物保護區和世界地震資訊中心等。這兩處科普教育場所都給團組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感到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具有突出特點的很多做法,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值得借鑒。

  通過此次赴臺參訪交流,交流團進一步了解了臺灣地震監測和防災減災的研究現狀,親身體驗了臺灣地區面向公眾進行地震知識普及教育的實踐經驗,並就地震前沿學科和合作進行人才培養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為在防震減災的進一步合作夯實了基礎,技術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台灣網、山東省臺辦、山東省地震局科學技術處聯合報道)

參訪台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參訪台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參觀臺北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

參觀臺北消防局防災科學教育館。(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