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臺兩岸文化交流流光溢彩漸入佳境

2015年10月08日 08:48: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0月8日聊城訊 書畫為媒,情牽兩岸。在多年高唐書畫博覽會舉辦的歷程中,海峽兩岸書畫交流一直是一條鮮明的主線,隨著臺灣書畫名家紛至遝來,博覽會已成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助力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金字招牌,從此,兩岸文化交流流光溢彩、漸入佳境。

  高唐與臺灣有著難以割捨的書畫情緣。國畫大師孫大石先生年輕時久居臺灣,後落葉歸根定居高唐,臺灣著名書畫家陳丹誠、劉銘、陳甲上等多次來高唐舉辦書畫展、論壇等書畫交流活動。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這一人脈優勢,以書畫文化為紐帶,把對臺文化交流交往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層面,先後同臺灣美術協會、臺灣基隆美術協會、臺灣雙清文獻研究學會等簽定友好交流協議,在海峽兩岸産生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

  自2006年以來,我縣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書畫博覽會。第五屆書畫博覽會暨“海峽兩岸書畫情”文藝活動、第六屆書畫博覽會暨海峽兩岸書畫聯展活動等被國臺辦交流局確定為當年的重點交流項目。特別是第七屆書畫博覽會,突出“苦禪故里、書畫高唐、海峽情緣”主題,舉辦了李奇茂美術館開館、臺灣名家書畫展、山川鄉國情——國畫大師李可染之子李小可藝術工作室作品展等10項活動,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莊漢生、蔣孝嚴辦公室主任詹清池等參加開館儀式,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還特意發來賀詞表示祝賀。在第九屆書畫博覽會上,李奇茂説自己之所以把美術館設計成船的造型,是因為這艘船停在雙海湖,希望能把這艘船開到臺北,開到全世界,不但與臺灣進行藝術交流,還要與全世界進行藝術交流。

  伴隨著書畫基礎的擴大,對臺書畫交流的頻繁,我縣正逐漸成為區域性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中心,與臺灣書畫交流的層次不斷提升,並由“書畫之鄉”向“書畫名城”邁進。2009年9月,省臺辦批准在我縣成立魯臺書畫藝術交流基地;2011年10月,魯臺書畫藝術交流基地更名為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基地;2012年建成了李奇茂美術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平臺更加廣闊。

  同時,我縣還將緊緊圍繞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關於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和文化建設發展的新定義,積極主動地發揮好書畫藝術在文化交流、文化傳承、文化融合和經貿往來中的積極作用,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向縱深發展。(台灣網、聊城市高唐縣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