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記2015桂臺南寧少數民族交流周(圖)

2015年09月25日 09:32: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嘉賓參訪邕寧區那蒙新村

  臺灣嘉賓參訪邕寧區那蒙新村。(圖片來源:南寧臺辦)

  台灣網9月25日南寧訊 8月27日至9月2日,2015桂臺南寧少數民族交流周在南寧市舉辦。來自臺灣花蓮縣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協會、花蓮縣青溪協會、臺灣發展研究院、臺南善化區慶安宮等4個參訪團的82名臺灣少數民族代表、青少年和基層人士參加了本屆交流周活動。為期一週的時間裏,臺灣同胞們橫跨兩市(南寧、崇左)四縣(馬山、賓陽、上林、大新)兩區(邕寧、青秀)行程1000多公里,先後深入到8個單位,參觀走訪、交流聯誼,與南寧鄉親以歌會友,以舞傳情,進一步加深了了解,增進了感情,增強了認同,書寫了兩岸少數民族團結和諧的動人篇章。

  多彩行程 共植友誼

  南寧市依託壯鄉優美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風情,獨特的抗戰歷史文化等優勢資源,積極尋找與臺灣少數民族交流的共鳴點,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內容,向前來參加交流周活動的臺灣同胞展示了賓陽炮龍、馬山壯族會鼓、邕寧八音及繚啰山歌的獨特魅力,以及崑崙關戰役的歷史史實,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了南寧經濟社會發展的勃勃生機,以及民族民俗文化傳承的欣欣向榮。8月27日-28日,交流周開幕前的預熱活動,安排第一個抵達南寧的臺南慶安宮參訪團到風景優美,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上林縣參訪。組織該團及稍後抵達的臺灣花蓮縣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協會、花蓮縣青溪協會參訪了邕寧區那蒙新村和華南城電商園。美麗的上林風光讓慶安宮團員流連忘返,團員召集人王世雄表示,下次再有團組過來一定要安排上林縣的行程。一派江南水鄉氣息的那蒙新村,讓臺灣胞們感受到了南寧新農村建設的成就。華南城電商園裏,臺灣同胞又體驗了“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東盟博覽會為南寧插上的騰飛翅膀。8月29日,四個參訪團齊聚南寧,交流周在廣西民族村正式拉開帷幕。開幕式上,自治區臺辦副主任李文、南寧市副市長劉為民致辭歡迎參加交流周活動的全體嘉賓。桂臺少數民族同胞分別表達了加深了解,增強共識,加強合作的共同願望,並共同表演了精彩的節目,使交流週一開幕就形成了一個小高潮。8月30日-9月2日,各參訪團與馬山縣壯族會鼓隊及當地群眾進行了互動交流,參加了崑崙關戰役博物館升級改造後的開館儀式,遊覽了大新德天瀑布,馬山金倫洞。最後一個返程的臺灣發展研究院參訪團還到賓陽縣參訪,觀賞了賓陽炮龍的精彩表演。這次到南寧參加交流周的臺灣同胞有很多是第一次到南寧,其中臺灣發展研究院的9名團員中有8名更是第一次來廣西。7天時間裏,通過交流桂臺同胞加深了了解,收穫了友誼,結識了新朋友。交流周活動也逐漸升溫,如一幅美麗多彩的畫卷在臺灣同胞面前徐徐展開,起筆優美,落筆圓滿。

  互動交流,加深感情

  交流周注重“參與性”和“體驗性”,在推動邕臺同胞“互動交流”上努力下功夫,通過共跳民族舞、共唱民族歌、共同體驗民族遊戲項目等方式,使雙方進一步貼近了距離,加深了感情。在邕寧那蒙新村獨具特色的水上舞臺,邕寧群眾表演的壯族八音、繚啰山歌以及壯族背新娘習俗,引起了臺灣同胞的濃厚興趣,連連發問。在一陣陣掌聲和歡笑中,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壯族同胞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都被臺灣同胞點點記上了心頭。在舉辦開幕式的廣西民族村,壯族小夥和姑娘們擺上了竹竿陣,熱情的牽著與會臺灣同胞的手一起跳過竹竿進入村中,參觀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參與板鞋競技、踩高蹺、打陀螺等少數民族遊戲活動,使臺灣同胞們在直接參與中進一步了解了廣西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及民族風俗,親身感受到了濃濃的壯鄉風情。當然,最精彩的是花蓮縣甜心、勇士與南寧少數民族同胞和文藝工作者的同臺表演。在廣西民族村侗族大戲臺,在馬山縣體育館都留下了雙方熱情揚溢、載歌載舞的美好畫面。臺灣同胞們表演了《阿美迎賓舞》、《返璞歸真》、《歡樂舞》等反映臺灣少數民族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追求幸福的舞蹈。南寧少數民族同胞則用《牛頭舞》、《祈雨通天鼓》、《走在山水間》等演繹了壯鄉兒女自強不息、團結奉獻的精神,歡迎遠道而來的臺灣朋友。桂臺兩地同胞,因交流周歡聚一堂,又因歌舞相知相識,在緊密的互動中,雙方的感情進一步升溫。

  文化搭臺,增強認同

  本屆交流周的主題是“傳承民族文化精髓,促進邕臺共同發展”,旨在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發揮民族文化的親和力、感召力,為兩地同胞搭建一個增強認同,凝聚共識、共促發展的平臺。在馬山,臺灣同胞感受了“馬山縣壯族文化三寶”—“壯族會鼓、打扁擔、三聲部民歌”的魅力。特別是雄壯的會鼓聲,讓許多臺灣同胞們想要一試身手。一邊認真教,一邊專心學。不一會,廣場上就響起了兩地同胞合奏的鼓聲。花蓮縣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協會理事長楊仁福是第二次到馬山縣參訪,也曾數次接待過馬山縣赴臺交流團,對於“馬山縣壯族文化三寶”娓娓道來,他説“三寶”體現了民眾對平安吉祥、美好年景的祈求,這與花蓮少數民族的習俗很相似。雙方的文化交流非常令人感動,充分的體現了兩岸文化的一脈相連,體現了兩岸一家親。在賓陽縣,臺灣發展研究院參訪團與賓陽炮龍協會進行了交流,並觀看了炮龍老廟廣場前精彩的舞炮龍表演。在陣陣鞭炮聲響中,團員們鑽龍肚、摸龍須,與廣場周圍的群眾一起體驗了一把正月十一炮龍節的喜慶。臺灣發展研究院總監張蓉美説,苗栗火旁龍與賓陽炮龍在表演形式和活動內涵上非常相似,兩者都是用鞭炮炸龍,且都是有數百年曆史的深受民眾喜愛的活動。賓陽炮龍與鹽水蜂炮的交流進行得非常好,希望炮龍進一步拓寬赴臺表演空間,到苗栗與火旁龍交流。在崑崙關,雖然天空下起了小雨,但臺灣同胞們卻仍然身披雨衣,堅持在雨中見證了崑崙關戰役博物館的重新開館,並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博物館。連續三年率團參加交流周活動的楊仁福對南寧崑崙關戰役遺址保存得如此完好表示十分驚訝和感慨。在即將離開南寧的致辭中他説,參加崑崙關戰役博物館開館儀式,十分有意義,天空下著大雨,這代表著抗日英烈的事跡令天地都動容了。博物館為兩岸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過了解歷史,才能增進彼此了解,才能抹平彼此間的誤會。不管是臺灣,還是大陸民眾,我們有共同的光輝歷史,戰爭是殘酷的,兩岸一定要和平發展,遠離戰爭。他還向隨團前來的花蓮青少年提出要求,希望通過參觀崑崙關,臺灣的青少年要珍惜和平,珍惜近年來兩岸交流的成果。臺灣發展研究院董事長陳麟則表示:看完崑崙關戰役博物館的展覽後,最直觀的感覺是,大陸客觀真實地反映了抗戰歷史。這是中國抗戰非常重要的戰役之一,為了保住西南國際交通線,那麼多中國士兵長眠於此,看過後很感動。參訪團中的年輕人則表示德天大瀑布非常壯觀,希望今後能夠觀賞到更多的祖國美景;南寧的民俗文化與他們在花蓮的傳統習俗有很多方面相似,讓他們覺得很親切;而崑崙關戰役博物館所展示的歷史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對抗日英烈的事跡很佩服,也覺得很震憾。通過幾天時間的參訪交流,兩岸同胞在文化上的親密接觸與共鳴,讓雙方的心更加貼近,認同感也由然而生,而維護兩岸和平的種子也已經悄然植入了參訪團中臺灣青少年的心裏。

  在為期一週時間裏,臺灣同胞眼觀、耳聞、親身體驗,深刻感受了南寧的城市魅力,民族風情,社會發展。在2015桂臺南寧少數民族交流周搭建的大舞臺上,桂臺兩地的同胞們,用嘹亮的歌聲,歡快的舞蹈,共同奏響了兩岸同胞大團結的和諧曲!(南寧市臺辦主任 何見霜)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