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傳承與創新——青年臺商成都創業“法寶”

2015年09月18日 15:17:00來源:台灣網

在成都投資興業的青年臺商張榮華

  台灣網9月21日成都訊 挑戰——不得不面臨的逆境。隨著新老臺商交替的時代逐漸到來,越來越多的青年臺商開始走上“前臺”。對於大多數的青年臺商來説,如何傳承上一輩的精神和理念已經成為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時代在變,社會環境也大有不同,想要像老一輩臺商一樣再創造出臺商在成都的“第二春”,著實讓青年一代備受壓力。

  對於成都的青年臺商而言,想要在大陸潛力較大的西南區有所作為,仍然充滿挑戰。39歲的張榮華是成都市臺協青年委員會的主委,他經營的成都麥聯室內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是一家國際化、多元化的專業設計工程公司,也是國際室內建築師與設計師理事會( ICIAD )企業會員單位。他認為,早期的臺商來蓉二十年,凝聚力非常強,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以前確實存在一些制度不健全情況,臺商需要共同解決問題,因而臺商組織“臺協”的力量就顯得特別重要。目前而言,因為投資發展環境等方面的改善以及“抱團”理念的淡薄,年輕臺商的凝聚力似乎大不如從前。市場更加複雜、競爭尤其激烈、大都單打獨鬥,如今來成都創業發展的青年臺商面臨更多挑戰。

  傳承——不得不面臨的課題。“傳承,青年臺商需要傳承老一輩臺商精神,這種傳承不僅僅是指事業的承接,而是經商的理念、打拼的精神都應該傳承下來。”張榮華説,“有的年輕人拼搏刻苦程度降低了,因為大家日子過得好了,環境也不一樣了,已經喪失很多去挑戰衝擊和困難的動力。”

  張榮華認為,如今大陸還會為臺灣年輕人來大陸發展,提供廣闊的舞臺和空間。臺灣年輕人需要學習和繼承父輩創業和奉獻的“臺灣牛”精神,充分發揮年輕人的朝氣、勇氣和銳氣,以高度的危機感和責任感,接過事業發展的接力棒,把企業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張榮華家族有14人在臺灣從事室內裝飾設計工作,他在成都經營的麥聯裝飾公司也是臺北原新企業機構在大陸的分支體系。“臺灣企業多數是做專做精的運作模式,在領域內專精一門,可以算是有優勢。”張榮華傳承父輩的事業,也因臺灣業主的需求邀約至成都,再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在成都立足、拓展併發揚光大。“將麥聯(臺北)企業已有的優勢傳承發揚,將家族創業守業的精神傳承發揚”,是張榮華的成都麥聯立足並深耕本地市場的一大“法寶”。

  創新——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成都,二代青年臺商直接接班的情況較少,更多的是創業的年輕一代和臺幹,而年輕人冒險精神會多一些,創新力也會比老一輩更強。可以肯定的是,青年臺商如何創新再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在四川、在成都的發展好壞。從目前臺商在蓉投資的格局來看,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傳統産業正在逐漸減少,而像電子資訊、藝術設計、餐飲服務等行業正逐漸涌現。

  談及來到成都的創業故事,張榮華説,年輕時衝勁大,想離家遠點,所以自願“發配”成都來開拓市場,一待就是13年。“事實上,我們走出來時其實很多機會和資源是沒有的,因此更要靠自己的努力跟自我規劃去打破瓶頸,尋求新的突破。”理念超前,眼光長遠,不守陳規,勇於突破,是張榮華對企業“創新”的詮釋。“一位來自臺灣的設計師,從事設計十餘年,由於對生活的積澱,在設計時考慮更為人性與合理,與他進行交談,會學到很多東西,而且他的理念也必將超前,這是成都的設計師需要學習的地方。”成都某行業協會這樣對公眾介紹張榮華,“在他看來,設計師承載著生活的解決方案的使命”。張榮華的麥聯(成都)企業,除立足室內設計本業外,同時打造國際傢具與家飾,並推出預約式服務,聯合世界著名設計師作品,在競爭激烈的成都室內裝飾行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台灣網、成都市臺辦聯合報道)

青年臺商張榮華(左一)在成都經營一家麥聯裝飾公司。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