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五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成功在蘇舉辦

2015年08月28日 16:17:00來源:台灣網

  

  宋基會梁保華副主席在開幕式上致辭

  

  學員們在聆聽專家講座

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教授向學員們介紹南京博物院

丹陽文物專家楊再年為學員們講解齊梁帝陵石刻

  台灣網8月29日訊 2015年8月中旬,第五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南京:歷史記憶與都市空間”在江蘇成功舉辦。該活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聯合主辦,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承辦,六朝博物館協辦,江蘇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南京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出版社等共同參與。

  此次研習營邀請了海內外一流學府與研究機構的20多位知名學者授課與指導,來自臺灣、大陸、香港以及美、英、德、加、日、韓的45位博士研究生和年輕老師參加研習活動。活動以“南京:歷史記憶與都市空間”為主題,通過導師授課、田野考察、文獻閱讀、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將學員們帶進歷史現場,從而對南京歷史文化有更深入、更直觀的認識與體會。主辦方在教學模式上有兩大創新,一是強調文獻閱讀與田野考察的有機結合,二是強調從多學科、多視角的維度考察南京的城市空間與社會文化。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讓港臺、海外的年輕學者們重視田野考察對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不同學科背景、不同研究視域的年輕學者們更好地學習與互動,共同推動兩岸學術文化交流邁向新臺階。

  據悉,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是海峽兩岸學術機構、社會團體共同舉辦的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旨在推動兩岸年輕學子間的學術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此前舉辦的四屆分別聯合四川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大學舉辦,對蜀文化、徽文化、晉文化以及江南文化都有所研討。今年的研習營選擇江蘇南京,是在多學科、多視角和新概念的建構下,立足田野考察,結合地方傳統,深入研究南京的歷史記憶與都市空間。這在開闊兩岸青年學者研究視野的同時,也讓他們在“大歷史”的背景下,更深層次地理解南京這座城市獨有的精神面貌與歷史特質,對深入推動南京都城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台灣網、江蘇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康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