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微客公益協會陜西體驗活動側記

2015年08月17日 16:44: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8月17日西安訊 2015年夏天的黃陵縣城是不平靜的,這片橋山腳下的華夏故土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青春盎然,笑臉上盈滿了朝氣。他們是臺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的34名臺灣青年學子,來自臺灣花蓮、臺南、新北、高雄等9個市縣。來訪成員均為在校學生,就讀于臺灣文化大學、成功大學、東吳大學、屏東大學、中正大學等29所高校及慈大附中、延平中學等5所高中,團體中最小的成員年僅16歲。

  8月7日,青年學子們先後參觀了大唐西市博物館、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安碑林博物院、西安明城墻、陜西歷史博物館、司馬遷祠等歷史遺跡,拜謁了黃帝陵、瞻仰了軒轅廟、走訪了延安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寶塔山等革命老區紀念場館、參訪了在陜臺資企業(法士特集團),了解陜西城鄉文化、遊覽了韓城芝陽露沉村、西安市西京社區等富有陜西特色的村鎮街道。8月9日上午11時,同學們參訪了軒轅廟,拜謁了黃帝陵。臺灣學子代表高鴻鈞在黃帝陵前敬獻花籃並三鞠躬,向中華民族始祖致敬。通過謁陵拜祖使青年學子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不可撕裂的族群血緣和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與榮耀。

  8月13日下午,來訪台灣青年們與此次活動陪同前往的16名西北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們在唐城賓館舉辦了分享會,陜西省臺辦主任閆超英、團省委書記李豫琦等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到場,和參加體驗營的青年學子熱情互動,共同分享交流成果。會上,臺灣青年學子們踴躍分享了自己對此行的感想和心得,臺灣東吳大學的趙宣傑主持了這場活動,對於此次行程他感觸良多,“來到陜西,兵馬俑從書本中走到眼前,壯觀、震撼是我的第一感受;而在司馬遷祠,我看到史記中的那些故事仿佛復活了,這趟旅行,真的是榮幸之至!”陜西厚重的歷史積澱讓臺灣青年們,感受到了文明的傳承,激活了兩岸學子共同流淌的文化基因。8月13日,陜西省青聯組織青年們參觀翠華山,登上秦嶺。對於孩子們來説,這一次登山,他們親見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的高鴻鈞主動分享了自己的感想,“講解員講述了秦嶺的地質變遷,站在終南山,遠眺秦嶺巍峨東進的征程,讓我激動不已,這是一種大中華的格局。”人文景觀和自然山水,幫助青年們打開了心靈,他們重新認識著陜西,也重新認識著大陸,他們希望在這裡飲水思源,“黃帝陵祭拜那天,我是真的感受到什麼是莊嚴、肅穆,什麼是慎終追遠,我們在橋山之巔,不是單純完成了一個形式,而是深刻的追憶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屏東科技大學的簡良洲這樣形容他的心情。更讓簡良洲自豪的是,此次來陜他和朋友在古城墻上騎行了13.6公里,能夠一睹西安城的全貌,又參訪了高新區,“我沒想到這裡這麼雄偉現代,完全顛覆了我的想像。”來自臺灣的翁書安同學表示,雖然兩岸在一些方面還存在差異,但兩岸嚮往和平的願望是一樣的,溝通和理解需要過程和時間,如果有機會,希望還能參加類似的活動,更深入的了解中華文化!

  此次活動增強了青年們對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了解,增進了陜臺青年的交流與互信,在實地參訪中,對陜西的人文風情、歷史變遷、文明傳承、城鄉發展、生態建設有了廣泛真切的了解,使大家真正明白了,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是任何人都不可割裂的;真正領會了兩岸同胞同宗同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真正意識到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以平凡人的平凡小事為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復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不平凡的事情。一位青年連著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群體、帶動一個族群。臺灣青年學子錶示,兩岸都是炎黃子孫,有共同的先祖,有共同的文化淵源,彼此間都很親切,沒有距離。來到這裡才知道自己的民族從哪來、血脈是如何傳承的。回去之後將會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希望他們也有機會來到這裡尋根祭祖。 (台灣網西安通訊員 陳卓珂)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