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萬載臺胞支援家鄉教育 26年共獎勵學生1000多名

2015年06月26日 08:54: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6月26日萬載縣訊 萬載臺胞包立言先生26年來支援家鄉教育,共獎勵學生1000多名,發放獎學金20多萬。

  1986年9月,兩岸尚未開放而第一個繞道日本返回江西萬載實現回故鄉探親願望的臺胞、總工程師包立言先生,比臺灣當局1987年11月開放兩岸民眾探親提前一年零兩個月。離別40年回到故鄉,父母已不在人世,無法盡人之孝,他來到父母墳前,面對殘碑,鼻子一酸,不覺淚如雨下,“撲通”一聲,雙膝跪地,磕頭拜祭,久久不起。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想到自己事業的成功,如果不是父母親培養教育,不是學校的學長和同學大力相助,不是父母親省衣節食,師長們推薦支助,他又怎能去完成學業,又怎能有包立言的今天!如今,父母、老師、學友一個個都相繼離他而去,他不禁潛然淚下,在父母親墳前許下一個心願:一定要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盡赤子之心。

  1989年丹桂飄香的金秋十月,包先生風塵僕僕第二次回故鄉探親。為兌現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盡赤子之心這一諾言,包先生先後捐款20余萬元在母校萬載中學、故鄉雙橋初中及山溪小學設立以父母親名字命名的“包秦邦馬金蘭獎學基金”, 並在獎學金證書上立言:“父親包秦邦母親馬金蘭,一生勤奮,雖家境不裕,仍極力支援我的學業。我在讀高中時曾面臨失學困境,幸賴父母、師長的協力支援,才能完成大學學業。為了紀念父母工作勤奮、生活儉樸的精神,也為了將父母親的遺愛分給別人,決定在母校設立包秦邦馬金蘭獎學基金,激勵家貧且品學兼優青少年奮發讀書,完成學業。”同時,他還捐贈人民幣設立“包氏助學金”,為父輩後人的包氏子女解決入學問題和獎勵讀書成績優秀的學生,鄉親們稱讚先生的義舉是“希望工程的希望工程”。26年來,“包秦邦馬金蘭獎學金”沒有中斷過,共獎勵學生1000多名,發放獎學金20多萬。(台灣網萬載縣臺辦通訊員 王水寶 徐泉松)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