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威海臺灣“鬥美” 擦出別樣火花(圖)

2015年05月28日 09:06:00來源:台灣網

  威海臺灣“鬥美” 擦出別樣火花

  威海臺灣“鬥美” 擦出別樣火花。(圖片來源:威海臺辦)

  台灣網5月28日威海訊 5月22日至25日,“鬥美——當臺灣遇見威海”攝影展在臺北海峽兩岸旅遊博覽會上成功亮相,230幅攝影作品參展。

  臺北海峽兩岸旅遊博覽會是臺灣上半年度規模最大的一次旅展,參觀人數達到30多萬。本次威海攝影展搭上這一平臺,開設展中之展,同時,威海還是山東省唯一參展的地級市,也是展會唯一一家地級市。展覽面積超越了數百家參展單位包括大陸的10個省的展位面積,規模之大成為本屆博覽會之冠。

  “鬥美——當臺灣遇見威海”攝影展立體展出230余幅攝影作品,通過老照片、四季美景和人文風俗的展示,綻放威海“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的別樣魅力,威海“鬥美”臺灣,別出心裁的創意讓威海攝影展成為本屆臺北旅展的最大亮點。

  展出期間,臺北海峽兩岸旅遊博覽會威海“鬥美”攝影展內觀展者絡繹不絕,不少參觀者駐足在展廳門口的燈塔處合影留念,展廳一角的威海一景——大相框處更是排起了小長隊。200多平米的攝影展人氣爆棚,230多幅攝影作品吸引著眾多參觀者前來。預計接近10萬人能夠到威海的展區來。

  臺灣知名旅遊作家朱家瑩對此次攝影展給予極高評價。她説,“威海非常的美,他的大白天鵝就不用説了,大家都知道,最主要的是環境非常的乾淨,跟我以往去大陸的一些景區不太一樣,這一點是我會跟朋友推薦的。另外一個就是人非常的熱情好客,那邊的人們有著山東人天生的非常熱情的個性,所以在那邊特別親切,對臺灣同胞特別的友善。希望大家通過這些照片更多的認識威海,希望威海的遊客來臺灣也能同樣看到臺灣的美”。

  走進“幸福門”攝影展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20多幅威海黑白老照片,有年代悠久的海草房,還有多年前的街道舊貌和風俗人文。開展第一天,85歲的苗金華夫婦站在照片墻前久久凝望著。苗金華夫婦是地道的威海高技區槐雲村人,38年前離開威海來到臺灣,沒多少機會回故鄉看望親人,最近的一次探親也有十多年了。早在幾天前,老兩口得知威海來臺北舉辦“鬥美”攝影展的消息,非常興奮和激動。這不,博覽會才剛剛開展,老兩口第一時間相攜趕到了展會現場。細細盯著每一張威海四季美景和傳統手工藝照片,苗金華看得特別認真。他説,“來看這個展覽感受很多,一直到現在都在思念家鄉。不管怎麼樣,還是家鄉好。現在算起來差不多有七八年沒有回家鄉了。本來是想今年再回去,來不及的話可能是明年。一定要回去!”

  整整4天的展會,像苗金華夫婦一樣專門奔威海攝影展而來的觀展者不在少數。他們多是隨父母一輩來到臺灣定居,對故鄉有著獨有的親切感,看到心心唸唸的威海風光和習俗展示,心情格外激動。

  山東籍臺北市民曲先生説,“我剛好家鄉是煙臺,看到威海我就感覺蠻親切的。順便來看看,照的很好。有些地方值得去看,我下次回煙臺一定到威海去一趟”。

  細品攝影展,每一幅作品都韻味無窮。這230余幅攝影作品部分出自兩岸的攝影家,更多的是出自熱愛家鄉的威海人,樸實的鏡頭裹著濃濃的鄉土之美躍然墻上。最吸引人的是,展廳中央的立體“鬥美”展區,每一幅威海照片下方配有一幅臺灣對比照片,比如表現兩地豐富的漁業資源,上方是威海漁民結網打魚的場景,下方緊跟著便是臺灣漁民出海的場景;表達豐收喜悅,上方是威海摘櫻桃的老媽媽,下方是曬柿餅的臺灣老媽媽。同樣的主題,卻是不一樣的味道,像是一曲美妙動聽的二重唱,妙趣橫生。

  攝影展傳遞著歷史和情誼,也能全方位彰顯一座城市的美好。威海“鬥美”攝影展不僅對威海老鄉有著獨特的意義,對一些臺灣年輕人也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這種美更是通過“鬥”激發出來。

  花餑餑、海草房、漁業産品……通過攝影展示威海的同時,本次展覽還將錫鑲、花餑餑等部分威海傳統手工藝帶到了臺灣,深度展示威海的人文底蘊和文化特色 ,讓每一位到現場參觀者倣若身臨其境,感受“千里海岸線、一幅山水畫”的魅力。(台灣網、威海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