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肅平涼市委領導率文化經貿參訪團赴臺考察

2015年05月08日 16:27:00來源:台灣網

  陳偉向法鼓山副主持贈送涇川大雲寺佛塔

  陳偉向法鼓山副主持贈送涇川大雲寺佛塔。(圖片來源:平涼市臺辦)

  台灣網5月8日平涼市訊 初夏的寶島臺灣,萬木蔥蘢,瓜果飄香。4月29日至5月6日,應臺北市文化教育經貿交流發展協會和臺北松山慈惠堂邀請,甘肅平涼市委書記陳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毛文平及省臺辦有關負責人率領我市參訪團前往臺灣參訪考察。這是我市與臺灣自1990年開展西王母文化交流活動以來,市委主要領導首次率團赴臺訪問,受到了臺灣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情接待。

  在臺期間,陳偉一行圍繞“兩岸一家親、攜手謀共贏”的主題,會見政商高層,參觀企業車間,走訪鄉間部落,與各界人士和基層民眾廣泛接觸,就政黨交流合作、社會事業發展、精緻農業開發、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深入交流,傳遞了友誼,加深了感情,深化了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政黨交流,情與情更濃

  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推動合作,是我市參訪團此次訪台的重要目的。7天時間裏,陳偉與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臺灣地區新黨主席郁慕明、新黨秘書長吳成典,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副秘書長廖蒼松,文化黨主席林忠山,臺灣向陽公益基金會董事長廖正豪,中國國民黨臺北市副主委黃重憲等臺灣政黨負責人及政商界人士深入交流,增進友誼。

  抵臺後,陳偉首先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陳偉説,去年,蔣副主席不遠千里,赴邀來到涇川縣參訪,掀開了兩地交流交往的新篇章。在西王母故里共同舉行了第二屆華夏母親西王母公祭大典和“同根同祖、華夏母親”海峽兩岸書畫交流活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為我們揮毫贈墨寶,寫下了“加強文化交流,促進和平發展”的美好寄語,提出了隴臺兩地在“經濟上手拉手,文化上心連心”的交流交往意向,為兩地進一步加強交流、厚植感情奠定了良好基礎。陳偉表示,我們將搶抓國家 “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盤活以西王母為紐帶的兩地女性文化交流資源,為深化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合作採取更多積極舉措,提供更多政策支援,創造更加便利條件,以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水準,産生更大效益。

  蔣孝嚴説,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于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這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是不可磨滅的。在兩地交流交往方面,我們要一起努力,出主意、想辦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共同珍惜、齊心鞏固、合力深化,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中國人的共同夙願。

  臺灣地區新黨主席郁慕明曾經多次訪問大陸,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事業,為加強和拓展兩地交流合作貢獻力量。會見中,郁慕明對陳偉一行到臺灣參訪表示歡迎。郁慕明説,平涼歷史文化悠久,特別是涇川王母宮、崆峒山道教文化、大雲寺佛教文化在兩岸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推動兩岸交流與發展,和平是基礎、年輕人是動力。希望我們能集眾人之力,推動臺灣年輕人更多了解中華文化、感受發展變化,推動青年人擔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陳偉説,我們十分敬佩鬱主席多年來為海峽兩岸和平發展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俗話説,親戚越走越近。兩岸同根、同祖、同源,需要交流、認知和了解,平涼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底蘊深厚,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最終還是要靠年輕一代延續下去。歡迎鬱主席組織更多的的臺灣年輕人回大陸特別是來平涼走走看看,進一步加強兩岸的交流和溝通。

  在會見秦金生、廖蒼松、吳成典、黃重憲、林忠山、廖正豪等臺灣政黨朋友時,陳偉説,多年來,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臺灣政黨不斷鞏固深化“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擴大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取得新進展,造福了兩岸民眾,共同開創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希望繼續協力打造好西王母“母娘慈悲”文化品牌,為推動隴臺經濟、文化交流,推動兩地經貿合作繼續發揮作用。臺灣有關政黨負責人表示,兩岸政黨交流十分必要,希望在新的歷史時期求同存異,在已有共識的基礎上不斷向前推進。

  文化互動,心與心更近

  割不斷的是血脈,隔不開的是文脈。涇川縣為西王母降生地、中國最早的西王母文化發祥地,1990年12月,臺灣松山慈惠堂堂主郭葉子帶領240名臺灣尋根訪祖人士來到涇川縣,開啟了兩地西王母文化交流的歷史先河。20多年來,兩地交流風雨無阻、日益頻繁,從臺灣松山慈惠堂到涇川西王母宮祖廟,每年都有大批人員來往。西王母文化交流已成為海峽兩岸交流的重要載體,在海內外産生了重大影響。

  適逢臺北市舉辦松山慈惠堂“2015母娘文化季”活動,陳偉帶領參訪團成員進行了參觀,並參加了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交流座談會。座談會上,陳偉與堂主郭葉子深入交流了隴臺兩地的歷史文化。陳偉説,20多年來,郭堂主每年堅持到平涼祭拜西王母,為兩岸交流搭起了連心橋。平涼與臺灣輪流舉辦了五屆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研討會,特別是2013年在涇川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西王母(華夏母親)女性文化研討會,首次確定農曆七月十八為“華夏母親節”,並舉行了華夏母親西王母公祭大典,涇川縣也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推廣中心命名為“國際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這些重大成果,把西王母文化交流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受到了兩岸高層的關注及兩岸民眾的高度讚譽。

  郭葉子錶示,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祖,“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已經根植于兩岸人民之中,“母娘慈悲”的觀念已經成為兩岸的共同認同,今後松山慈惠堂將進一步適應西王母文化的交流形勢,推動平臺兩地交流向縱深發展。並表示一定不負眾望,辦好今年12月的第六屆海峽兩岸西王母文化論壇,邀請平涼市、涇川縣組團參加盛會。陳偉當即表示,平涼將積極組團參會,並叮囑有關人員組織好歌舞劇《女神西王母》在平涼的首演和臺灣的巡演。

  圍繞崆峒山和大雲寺-王母宮大景區建設,參訪團專程考察了臺灣著名佛教寺院佛光山寺、中臺禪寺。考察中,陳偉説,平涼佛教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尤以涇川大雲寺為中心的佛教文化最為出彩。近年來,涇川大雲寺佛教文化和佛舍利文化受到國內學術界、考古界、宗教界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多次出土佛祖舍利。兩岸同根、同祖、同源,開展佛教文化交流潛力巨大,我們將以“西有敦煌莫高窟、東有涇川大雲寺”的定位,積極向臺灣同胞宣傳推介平涼豐富的佛教文化資源,進一步鞏固兩岸文化認同。

  經貿合作,手拉手共贏

  兩岸攜手,共謀發展,才能使兩岸同胞得到更多福祉,這是隴臺各方人士在交流合作中形成的共同心聲。

  訪台期間,陳偉一行還參觀了臺灣知名企業——和成企業集團,詳細了解其在衛生潔具、建築材料、精密陶瓷及廚具廚房設備等方面的産品生産銷售情況,並向臺企傳達出交流合作的誠意。陳偉説,我們平涼具有生産優質陶瓷的原料,但是缺乏科技研發、科學設計和管理經驗,希望臺灣企業多到平涼來走走看看,投資興業,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成立於1991年的臺灣視障協會是臺灣第一個為視覺障疑朋友以及其他身障人士,在文教、職訓與視障福利政策方面提供全面性服務與前瞻性規劃的協會。在參觀手工皂製作工廠時,聽取有關情況介紹後,陳偉對視障協會幫助殘疾人自立自強的做法點頭讚賞。陳偉説,幫助殘疾人自謀職業,實現自立自強,是政府的重要職責,臺灣視障協會和臺灣大學農學院合作,製作植物精油手工皂幫助視障朋友穩定安心就業,值得學習,我們要把這種做法學習借鑒到平涼殘疾人事業中。

  臺灣農會運作模式,運作發展及精緻農業培育是我市參訪團參訪考察的重點之一。陳偉一行考察了嘉義縣農會、嘉義市地方特色産業協會、臺利康集團公司、“月桃故事館”等農業産業化企業,詳細了解了農會運作模式,參觀了杏鮑菇培育栽植工廠,“月桃故事館” 天然精油萃取、濃縮、包裝生産線和農業工廠。聽取了臺利康集團公司舊地膜回收煉油,玉米秸稈、動物糞便製作肥料等生物環保技術報告。陳偉説,我們誠意邀請臺灣企業家來平涼參觀考察,投資辦廠。隴臺兩地農業産業化合作空間巨大,只要取長補短,相互合作,一定能實現雙贏,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考察訪問過程中,我市參訪團還對臺灣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進行了參觀學習。陳偉説,臺灣許多建築從規劃到設計都追求精巧、細緻、獨特,注重以人為本理念,能把建築與周圍環境緊密結合,實現建築中有風景,建築亦為風景,值得平涼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學習借鑒。同時,陳偉還向臺灣政商界要員宣傳了平涼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介紹了平涼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以及今後的發展思路,並邀請臺灣政商界人士參加今年8月31日在涇川縣舉辦的第三屆華夏母親節暨海峽兩岸西王母民俗文化交流活動。

  在臺期間,毛文平代表我市和臺北市文化教育經貿交流發展協會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書,雙方就推動經濟發展、農業科技、文化教育、技術培訓等事宜達成共識。

  兩岸一家親,攜手謀共贏。此次參訪,增進了感情,昇華了親情,凝聚了共識,是一次政黨交流之旅、文化互動之旅、經貿合作之旅,在平涼對臺交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於宣傳推介平涼、提升西王母文化影響力,拓展兩地合作領域、加快平涼轉型升級步伐,增進兩岸民眾感情、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通過參訪,參訪團成員深深感受到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和感情,感受到了西王母文化在臺灣的巨大影響力,感受到了臺灣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先進理念。一致認為,此次參訪活動成果豐碩、意義重大,表示要運用好參訪成果,進一步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加強與臺灣方面在農業産業、創意文化、新型建材、迴圈經濟、社會服務、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科學發展,努力建設小康和諧文明生態平涼。(台灣網、平涼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