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資企業富士康的華麗轉身

時間:2015-05-07 16:37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5月7日上海訊 “換檔、轉型,這是我們富士康整個集團近幾年的主要工作目”。這是上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經理黃幹在閔行區召開政企對接會上鏗鏘有力的話語。

  接著,黃幹總經理給我們勾勒了近幾年富士康走過的充滿艱辛、充滿挑戰的轉型之路。以前,富士康整個集團做工廠,發展技術。現在則是發展貿易,重點是E-commerce;以前用85%的時間發展工廠,10%的時間發展技術,5%的時間發展貿易。現在集團工廠走自動化、機械化的道路,大幅度減少人工,傳統工廠的運作降到10%,技術發展上升到30%,貿易部分則增加到60%,尤其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重點加強對技術和貿易的投入,富士康進入了大調整、大換檔時期。

  在全球消費電子製造業競爭激烈,中國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剩餘勞動力無限提供時代即將結束,勞動密集型企業優勢喪失,“用工荒”成為新常態,加上用工成本不斷增加,所以,勞動力紅利逐漸消失。再加上目前嚴重的環境污染,已影響經濟發展和民生。在這個大背景下,富士康集團為應對挑戰,跨越經濟發展轉型的恐懼症,毅然決定將在生産自動化基礎下向工業4、0、能源産業、商貿通道等領域陸續開展佈局,實現新的增長。

  為了讓科技發展的勢頭得以持續,富士康集團高瞻遠矚,在前幾年就對2014——2020年的科技發展方向、投資佈局、産業格局目標作出了全面分析和整體規劃。因此,集團開始進入雲端網際網路、雲霧計算儲備、物聯網、智慧生産、環保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文創産業、醫療健康、環保産業、醫療大數據等領域發展,隨著雲端科技的發展,除了單個機器人的動作外,機器人還可以與人互動,甚至到語言系統,從機光電到傳感系統,機器人不是一個單純的硬體製造,而是一個軟硬結合體系,這都是富士康目前正在積極投入的領域。另外,新能源汽車的開發製造與使用,對能源使用的效率化、環保化、迴圈化具有重要意義。

  前幾年,世界經濟明顯陷入低迷,企業發展環境壓力倍增,而富士康由於謀劃早、轉型快,卻先於他人嘗到了甜頭,集團業績不僅不降,反而逆勢飛揚。2014年營業額1400億美元,在世界500強榜單上排名持續上升,進入前30幾名。這與集團堅決貫徹實施“科技轉型”、“製造轉型”的戰略分不開的,是集團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高端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了電子製造業的升級轉型,為集團的永續發展注入了新的能力和新的活力。

  目前,富士康科技集團還在深化開展“工——工——技——貿”向“e貿——技——工——工“轉型的各項工作,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推進,也是集團長期努力奮鬥的目標。從“製造導向”模式過渡到“技術導向”,進而轉變為“貿易導向”的運營模式,目前富士康科技集團在大陸的産業佈局,上海是關鍵地區,重要支撐點,除了在浦東的金融産業投入,虹橋地區的商貿、文創、醫療健康、新能源汽車開發——租賃等項目已正式啟動。

  黃幹總經理對富士康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轉型、轉身難免會有陣痛,甚至付出代價。面對挑戰,面對困難,我們堅信一定能夠克難攻堅,一定能夠殺出一條血路,勝利到達目標彼岸!”(台灣網上海閔行區臺辦通訊員 李龍皋)


編輯:馬一娜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