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灣新埔灌腸美味銷魂 遊子牽腸挂肚(圖)

2015年05月04日 14:3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新埔灌腸美味銷魂遊子牽腸挂肚(圖)

  新埔灌腸美味勾魂。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4月1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新埔灌腸是很地道的地方小吃美食,尤其從異地回鄉的遊子,總要品嘗個幾口,不只齒頰留香,更是吃在嘴裏美味回憶涌心頭。

  灌腸是新竹縣新埔鎮客家莊知名的食品,又叫“粉腸”或“煙腸”,飄香超過半世紀。

  第一市場內的業者表示,灌腸的做法是將甘藷粉拌水,加入腌制一天的上等新鮮瘦豬肉、五香粉和醬油、中藥等配料,調拌均勻後灌入豬小腸,再用沸水煮約30分鐘。

  灌腸煮熟後,撈起用電扇吹涼即可。Q軟的灌腸沾上嫩薑絲、沾醬,是清爽順口的絕佳組合,有了沾醬猶如畫龍點睛,帶出灌腸內的肉汁、香氣與香料。

  新埔涼井人文講堂的新竹中學退休教師彭元岐表示,特殊沾醬的配料,不再是配角,大致是以米醬、味噌為底,調和甜醬,再摻少數辣椒醬、蒜頭的混合醬料。

  單吃灌腸很清涼爽口,沾了沾醬則吸引老饕味蕾,停不下口。沾醬各家不同配方,巧妙在於比例不同。在遊子的記憶中,除灌腸,也是沾油炸臭豆腐的好沾料。

  灌腸在新埔有悠久的歷史,地方文史工作者陳權欣曾撰文“懷念辛志平校長兼談新埔灌腸淵源考”,新埔灌腸是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振名的父親曾德郎,在1949年時,從宜蘭學回來發揚光大。

  曾振名在人文講堂座談時,提到新埔灌腸的典故表示,他們幾個兄弟從小跟著經營面攤的媽媽做灌腸,從選料、洗腸、灌肉及蒸煮,用什麼火侯煮、如何以牙籤刺灌腸放氣才不會爆裂等細節,曾振名如數家珍。

  曾振名説,1949年以前,他們家經營雜貨米店,國民黨遷臺初期經濟秩序較亂,幣值大跌,父親遭追債被迫躲避到宜蘭打工,學得做灌腸技術,帶回新埔在老街經營麵店販賣,併發揚光大。

  以往物資缺乏的年代,由於豬肉很貴,所以,業者也開發沒有灌豬肉的煙腸,作為小吃、零食。現在,在新埔市場有兩家販賣,在中正路的飲食店也都可吃到。

  何姓民眾回憶,小時候會向老闆買沒灌豬肉的煙腸,配上香蒜醬油及甜辣醬解饞。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點心真的是很天然,也沒有化學人工添加品。”

  灌腸承傳給孩子的家鄉味,對離鄉背井的人,有勾起食欲與舌尖的功能。許多外地讀書、工作的人,回家鄉總是吃吃粄條與灌腸,大快朵頤。

  新北市大豐小學校長李春芳説,新埔煙腸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或許可以説,未曾嘗過滋味,就不會有夢想。他説,“要到現場吃才有味道。”

  李春芳説,以前,新竹師專畢業時曾應同學邀請,到新埔品嘗,後來結婚生子,舊地重遊回味,吃粄條配灌腸。“雖不常吃,每隔個幾年吃一次,才會記住煙腸的味道。”

  高中時,因為父親職務調動,在新埔住了一年的劉保民表示,新埔的美食,讓他父親生前常去回味,除了粄條、灌腸、炸蔬菜,別忘了紅糟鴨,他説,“除了新埔之外,沒有吃過更好吃的了!”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