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助力臺商在錦繡天府譜寫新篇章

2015年01月26日 16:22: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月26日四川消息 2015年1月23日,成都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以下簡稱“成都臺協”)舉行成立20週年紀念活動。經歷了20年風雨洗禮,成都臺協的會員企業已由最初的50家增至380家,囊括了在川所有臺資大企業,成為大陸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臺協之一。

  20年來,在團結凝聚在川臺商、搭建政府部門與臺商之間的橋梁、開展公益慈善活動等方面,成都臺協主動謀劃、積極作為,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近年來四川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在川臺商面臨全新的競爭與壓力,也為協會工作提出全新挑戰。

  從50到380的“蝶變”

  成都臺協的發展壯大,與臺企西進的步伐緊密相伴。

  從上世紀90年代初第一批臺商來四川投資興業,迄今,在四川登記註冊的臺資企業累計已達1710家。“其中,基本上在川大臺企都加入了我們協會。”成都臺協會長高錦樂自豪地告訴我們。

  1710,這個數字在高錦樂口中一點也不抽象。“你去買麵包,羅莎、元祖、安德魯森、浮力森林等都是臺灣的;你要喝奶茶,茶與布朗、都可(COCO)等是臺灣的;你去唱歌,咔樂迪、漂亮生活、吸引力是臺灣的;你騎自行車,捷安特是臺灣的;你逛百貨商場,群光、遠東是臺灣的;你的家居日用品,美麗雅是臺灣的;你買綠色蔬菜,翔生是臺灣的……”各行各業的臺企涌入四川,讓“臺灣元素”滲透到四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讓成都臺協的規模和結構發生了巨變。

  據高錦樂回憶,臺協最初的50家會員以從事食品和百貨業為主,包括統一、太平洋、好家鄉、龍鳳食品、海霸王等;之後,旺旺、康師傅、好又多來了,2000年後,臺玻、亞泥、臺泥等建材企業來了,到2009年、2010年,富士康、仁寶、緯創等電子企業及配套企業加入協會,再後來就是大批加盟連鎖企業,如85度C蛋糕、大潤發超市等。如今,協會會員已涵蓋食品飲料、百貨零售、電子資訊、建築建材等各個領域,已增至380家。

  20年來,在協助政府招商引資、吸引更多臺企落戶方面,成都臺協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仁寶、緯創進駐四川,背後有臺協的大力促成,新光三越落戶溫江,也包含有臺協的積極協助……隨著會員不斷增加,協會的工作量也在翻番。即將出任新一屆成都臺協會長的徐大偉告訴我們,只要涉及在川臺胞的需求,事無巨細臺協都在管:從早年為臺商們集體辦駕照,到近期幫助在四川旅遊時犯病的臺灣遊客就醫;從每年組織臺商到市州考察開拓市場,到協助臺商與政府部門溝通解決生産經營問題……成都臺協儼然成了在川臺胞們的“同鄉會”,做的工作卻遠遠超過同鄉會範疇。

  多年來,在號召臺商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方面,成都臺協也發揮了積極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後,成都臺協號召在川臺商積極捐款捐物,第一時間馳援災區。全國臺企聯、島內臺胞及在川臺商在都江堰共同捐建“臺灣愛心家園”,成都臺協主動承擔後續服務工作。“420”蘆山強烈地震後,全國臺企聯及成都、福州等地臺協共同捐建天全縣仁義鄉初級中學,成都臺協還與成都市慈善總會合作,在成都市慈善總會下設立“成都臺商愛心基金”匯集臺商捐款,用於援建災區和助學、助殘、助老、助醫、助困等慈善救助項目。“全國臺企聯曾表示,全國各地發生自然災害後,和其他臺協相比,成都臺協的愛心支援工作是做得最好的。”高錦樂説。

  為年輕一代臺商打造新舞臺

  近年來,許多年輕一代臺商來到四川打拼,為臺商這支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也讓川臺經貿合作迸發出新活力。27歲的李天天,大學畢業後開始打理家族在成都的家居生意,延續臺灣服務精神的同時,努力融入本地市場;30歲的莊英瑋,5年前追隨父親的腳步來川發展,目前正致力於將臺灣的養老服務體系引入四川……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臺協,如今,會員中年齡在25歲到40歲之間的青壯年已超過三分之一。考慮到老一輩臺商與年輕臺商之間存在“代溝”,3年前,臺協成立了青委會,鼓勵年輕臺商之間加強聯繫與交流。如今,青委會成員已發展到40多人。

  在高錦樂看來,為年輕一代臺商打造平臺,讓他們與政府部門加強聯繫,同時推動年輕人之間開展更多交流合作,提升整體競爭力,是臺協工作轉型升級的重點,而且已經刻不容緩。用他的話説,“90年代過來成功很容易,跑單幫也能賺錢”,但現在環境變了,成都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世界500強中有200多家在成都落戶,臺商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單打獨鬥或固守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對此,成都萬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茶與布朗”老闆黃子軒深有體會。他26歲就隻身一人來成都闖蕩,8年過去,“茶與布朗”奶茶店在四川已開到100多家。近兩年租金上漲了2倍,讓他壓力巨大,已準備調整經營策略。

  3年前黃子軒加入臺協,現為青委會副主委,他和青委會主委、麥聯設計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榮華都計劃帶動更多年輕臺商進行經驗交流和資源分享。“青委會成員由於年齡相近,交流比較容易,同行之間還可以聯手做事情。”張榮華説。

  此外,高錦樂還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新老臺商之間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老一輩臺商或許佔據口岸、資金優勢,而年輕一代有新思想、新理念,雙方如果能找準結合點,必能更快更好地切入市場。”

  高錦樂、徐大偉等臺協負責人表示,在為所有在川臺胞盡心服務的同時,著力為年輕一代臺商打造平臺,助他們嶄露頭角、做大事業,將是成都臺協持續努力的方向。(台灣網四川省臺辦通訊員 劉淼淼)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