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舉行信刻石捐贈揭碑儀式

2014年12月04日 13:08: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2月4日天水消息 2014年11月29日,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基金會向鄧寶珊將軍紀念館捐贈孫中山先生致鄧寶珊將軍信刻石儀式在甘肅天水市舉行,甘肅省委臺辦主任趙少智應邀出席儀式並致辭。

  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基金會是由海外愛國華人、華僑精英發起成立,于英國倫敦註冊的非盈利慈善機構。當前在兩岸和平發展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大潮流下,他們圍繞傳統文化這一兩岸同胞和海內外華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本著“創新、務實、具體、共贏”的宗旨,一直致力於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大業。

  此次捐贈的孫中山先生致鄧寶珊將軍信刻石原文是1922年夏初鄧寶珊向孫中山反映陜西靖國軍第四路司令胡景翼接受北洋政府改編的情況後。孫中山致函鄧寶珊,批評胡的行動是“受奸人蒙蔽”,向他“借問勞苦,並以為勖”,鼓勵鄧寶珊“堅持初志,百折不撓”,為在中國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而奮鬥。這封信函反映了鄧寶珊將軍在辛亥革命進程中起到的重要歷史作用。

  趙少智在致辭中首先對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基金會這一善舉表示感謝。他講,鄧寶珊將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是“中華民族著名的愛國將領”,“中國共産黨的忠實朋友”。民國時期他縱橫西北幾十年,抗日戰爭期間贊同共産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48年8月,代表傅作義同人民解放軍代表談判,達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受中共中央派遣,回到甘肅工作,先後任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他的一生為中國革命鞠躬盡瘁的一生,他的革命氣節和崇高覺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此次捐贈活動既是彰顯鄧寶珊將軍光輝一生的重大活動,也是落實中央“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這一理念的重要舉措,兩岸人民如何做到文化上心連心,經濟上手拉手,就是要依託傳統文化這一紐帶,共同發揚中華文化,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此,我們更要深耕細作。天水是建設我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一個重要板塊,通過與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基金會同仁的交流,深感他們一片赤子之心,希望他們能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天水,挖掘、發展天水的傳統文化優勢資源,推動天水利用共祭伏羲大典等活動加強與臺灣的交流與合作,為兩岸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交流基金會理事長解濱講,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和海內外華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澱、思想智慧,也彰顯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和精神風貌。基金會一直關心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當前基金會正在聯絡兩岸民眾共同籌備中華傳統文化金門論壇,構建一個兩岸民間交流平臺,共同探討復興中華傳統文化。通過這次天水之行,基金會一定會通過這個平臺向國際社會傳播和展示甘肅的中華優秀文化和獨特魅力,不斷凝聚民意,復興中華傳統文化,開啟兩岸和平發展新紀元,進而促進兩岸合作、交流乃至最終的統一。(台灣網、甘肅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