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中華文化快車”為京臺校際交流注入新活力

時間:2014-10-29 10:11   來源:台灣網

  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到逢甲大學參訪

  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到逢甲大學參訪。(北京市臺辦 孟福祥 攝)

  台灣網10月29日臺中消息 由北京電影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中華文化快車”活動於10月14日至23日在臺灣成功舉辦。北京電影學院編導的舞臺話劇《永遠的微笑》赴臺演出是此次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話劇是臺灣著名戲劇家、表演藝術家金士傑先生創作,北京電影學院學生與臺籍學生同臺共演,在臺中市、臺南市進行了4場巡演。北京電影學院師生還與臺灣藝術大學、臺北藝術大學、臺灣世新大學、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逢甲大學、臺南成功大學和臺南一中等高校與中學進行了交流。

  話劇《永遠的微笑》是北京電影學院2011級本科班10余名學生與3名臺籍表演專業的研究生組合飾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講述了發生在臺灣本土的故事,表現了男人和女人在不同年齡和不同境遇下的一顆追求真情、幸福和解脫的心,在歷經聚散離合人生百態之後,總會有一份情懷依在,總會有一張赤子般的笑臉在繁華落盡後從容綻放的主題,旨在青年觀眾中喚起共鳴,提升兩岸青年同胞的民族情感。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逢甲大學、臺南成功大學、中興大學、臺中一中、臺中二中、家商中學、宜寧中學、臺南一中、臺南女中、長榮女中等10余所院校師生及社會人士共4000余人進行了觀賞。

  大陸學生與臺籍學生從排練到同臺演出,對海峽兩岸青年的文化、思想交流和藝術創作起到重要作用,其形式新穎獨特,此次嘗試被不少臺灣嘉賓觀眾稱讚為“創舉”。臺灣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齊隆壬教授表示,兩岸學生共同把臺灣本土的劇本搬上舞臺並赴臺表演,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創新和嘗試,一定會産生深遠的影響,為未來兩岸文化交流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子。臺灣藝術大學校長謝顒丞接受採訪時表示,兩岸大學生同臺演出話劇這一形式“非常棒”,雙方借由這樣的機會進行交流並分享文化成果非常有必要,中華文化事業將來兩岸一起合作,一定會做得更好。臺中市文化局局長葉樹姍、副局長曾能汀,臺南一中校長張添唐等出席並觀看演出,與演職人員進行了交流,盛讚學生演員們演技精湛。

  活動期間,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分別與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逢甲大學、臺南成功大學和臺南一中等高校與中學師生進行了座談。北京電影學院理事會理事長、黨委書記候光明在參訪中向臺灣師生詳細介紹了本院建設規模及發展前景,針對京臺兩地藝術院校合作、表演專業設置、師生互訪等相關事項進行了探討,並初步達成了部分校際間的合作意向。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安排舞蹈係學生引導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參觀了本校校園及棒球場,重點介紹了舞臺劇創作及舞龍舞獅等專業科目。逢甲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師生針對演員選拔、舞臺設置、器材配備、影像設計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與探討。臺南一中校長張添唐帶領北京電影學院師生參觀了校史館及校園環境,介紹了建校歷程。在與臺南成功大學座談時,北京電影學院師生中有三名臺籍學生,臺灣成功大學師生中有兩名大陸交換生,出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趣場面,臺籍學生重點介紹了在大陸就學的成長與感受,成功大學的大陸交換生也向臺灣學生介紹了自己心目中的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市臺辦副主任高振生表示,第七屆中華文化快車活動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增進了京臺兩地青年之間的感情,拓展了交流交往渠道,推動了兩地校際間的務實合作,為京臺兩地文化交流增添了新的動力,注入了新的活力,標誌著京臺兩地高校交流與合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步入新的階段。

  中華文化快車活動是由北京市臺辦主導策劃的對臺交流品牌活動,活動內容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主線,進一步拓展京臺兩地青年之間教育交流渠道,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師生交流中發揚和傳遞。該活動自2008年起每年舉辦一次,現已成功舉辦七屆。(台灣網北京市通訊員 孟福祥)

  話劇《永遠的微笑》在臺演齣劇照

  話劇《永遠的微笑》在臺演齣劇照。(北京市臺辦 孟福祥 攝)

  演出結束後,主創人員在舞臺上合影

  演出結束後,主創人員在舞臺上合影。(北京市臺辦 孟福祥 攝)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