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對臺具有特色交流交往品牌

時間:2014-09-26 10:2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25日上海消息 近年來,上海市閔行區的對臺交流交往工作伴隨著兩岸關係穩中推進的腳步聲,呈現規範化、常態化,深度化、機制化的局面,形成了具有閔行特色交流交往品牌,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圍繞重點開展交流

  從2012年起,中共閔行區委與國民黨臺北市中山區黨部實現互訪交流,兩地從區情、黨情、社情、民情多渠道開展互相學習、互相切磋、互相促進。去年上半年,中共閔行區委參訪團赴臺,與中山區黨部就黨務公開、黨內監督雙方開展了有益的探討,形成了許多共識。下半年,國民黨中山區黨部參訪團來閔行區參訪,雙方就做好社區群眾工作開展了研討,參觀了鮑美利“開心小屋”,與七寶鎮代表委員工作室交流座談。閔行區的黨際交流已成為品牌。2014年初,被市臺辦評為創先爭優項目。

  上海臺商子女學校自2012年以來,都要組織師生赴北京學習參觀長城、故宮、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中華文化歷史,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活動,利用寒暑假到大陸游覽歷史名勝古跡,進一步引導師生增強對一個中國的認同。

  2010年,閔行借助區域內的文化資源,區臺聯會與臺灣光彩促進會簽訂交流協議,每年圍繞不同主題,先後舉辦了“兩岸同根”、“紀年辛亥革命100週年”、“紀念九二共識暨閔行建區20週年”、“美麗中國、情係閔行”等書畫展活動,臺灣和高雄地區的一批著名書畫家、經貿巨頭、政要分別參加書畫交流活動,兩岸同胞以書畫為媒介,傾心傳統遞友情、鄉情、感情。

  二、圍繞中心開展交流

  去年,隨著閔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區委把養老事業作為破解“瓶頸”,借鑒先進地區養老的經驗和做法,區委主要領導率團赴臺灣學習考察養老事業。考察團先後調研了6家養老機構和醫院,與 相關人員舉行了座談,臺灣的經驗為閔行探索發展養老事業提供了引領和借鑒。此後,副區長沈軍、楊德妹又分別率團參訪長庚養生文化村、至善老人養護中心等單位,全面了解臺灣在養老方面的基本理念、架構體系、服務模式、失智老人照護等,對閔行正在規劃和推進養老事業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三、圍繞轉型開展交流

  閔行作為臺商、臺資企業的聚集區之一,在“全面調結構、深度城市化”的進程中,支援幫助臺資企業轉型發展是街鎮服務重點。浦江鎮、七寶鎮、虹橋鎮先後組團赴臺開展經貿交流,重點拜訪台企總部,學習借鑒臺灣服務業的先進經驗,與鎮域內的臺資企業研究轉型規劃,解決在調結構中遇到的困難和矛盾,為臺資企業後續發展提供支援和幫助,受到了廣大臺商的好評!

  四、圍繞親情開展交流

  近年來,閔行區域內先後發生了多起涉臺突發事件,區臺辦積極妥善處置並做好後續服務工作。由於有些突發事件涉及到臺灣同胞的生命、財産等問題,區臺辦竭盡全力幫助當事臺胞度過難關,發動各方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兩岸一家親”的溫暖。在臺胞返回臺灣後,區臺辦也將這種愛傳遞下去、延伸下去。去年4月,閔行區委黨際參訪團團長和區臺辦的領導專程驅車到雲林縣北港鎮蔡先生家,慰問其81歲的老母親和妻子。蔡先生2012年在閔行區新虹社區暫住地不幸觸電去世,在善後事宜處理中,區臺辦鼎力相助,在最短的時間裏協助家屬料理好有關事宜。當參訪團團長把慰問金好慰問品送到蔡先生母親和妻子手中時,她們激動地説,我們做夢也想不到大陸的官員還掛念著我們,來看望我們,您們比親戚還要親!一些聞訊敢來的街坊鄰居也紛紛稱讚大陸領導的善舉。(台灣網上海市閔行區臺辦通訊員 李龍皋)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