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臺真誠服務 上海閔行區街鎮成立“臺商之家”

時間:2014-09-24 14:06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24日上海消息 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不斷深入和上海市閔行區創業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交通環境的不斷改善,選擇到上海閔行區投資和生活的臺商、臺資企業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閔行區現有臺資企業700余家,臺商、臺胞、臺生近4萬餘人。為了更好地服務台商、臺資企業,促進他們進一步為閔行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閔行區臺辦經過調研和實踐,從2012年5月至2013年底,在全區鎮、社區(街道)、莘莊工業區成立了“臺商之家”。“臺商之家”的成立,這是一個機制創新,在全市是首創,為政府與臺資企業對接打造了一個平臺,受到了廣大臺商、臺資企業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一、建立臺商之家的必要性

  1、在上海市、區都分別建立了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和工作委員會,而且運作規範,成效明顯,但在街、鎮這一級沒有臺商組織,而臺資企業又都投資在街鎮。在街鎮成立臺商之家,既是臺商組織的延伸,更是健全了工作網路,也是做好對臺工作的基礎。2、臺商、臺資企業在發展中碰到一些問題,大都找市、區臺辦投訴或解決,而臺辦通過協調臺商、臺企所在地予以協調處理,不僅層次多、耗時長,效果不一定令人滿意。臺商之家的成立,臺商臺企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可以直接找當地政府部門,而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提供快捷、便捷和經常的服務。3、區臺辦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在社會建設中,就是要把在區域內的眾多臺商組織起來,搭建平臺,與政府聯動,使他們更好地融入閔行,建設閔行。區臺辦在走訪台資企業和臺商骨幹座談會上反覆徵求意見,得到了臺商普遍支援。

  二、有序推進臺商之家建立工作

  建立臺商之家是一項全新工作,按照“既要大膽探索、努力開拓,也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的方針,我們選擇在臺資企業較為集中,工作基礎較好的莘莊工業先行先試。區臺辦與莘莊工業區成立臺商之家籌備工作機構,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莘莊工業區向園區所有臺資企業發出成立臺商之家徵詢函,內容包括:臺商之家的宗旨、性質、機構和負責人,任務、業務範圍和活動原則性,對一些重點臺企專人到府走訪聽取意見和建議。在得到臺商廣泛支援基礎上,對臺商之家理事單位,主委、副主委人選進行協商,並按有關程式進行了選舉。在成立儀式上,莘莊工業區臺商之家籌備組負責人介紹了整個籌備情況,區臺辦宣讀了臺商之家理事單位名單和正副主委名單,區委常委李夢麟和莘莊工業區黨工委書記王備軍為臺商之家揭牌,新任臺商之家主委華碩電腦(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柯彬,閔工委、市臺協會、區委領導分別致辭,對臺商之家成立表示祝賀,並提出工作要求。

  區臺辦及時總結莘莊工業區臺商之家試點經驗:一是要明確定位:臺商之家是一個社會團體,群眾組織,成員全是臺商,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二是成立臺商之家必須徵得所在街鎮大多數臺商的支援,有廣泛的民意和積極性。三是臺商之家成員單位和主任副主委必須本人同意,開始規模不能過大,運作成熟後,逐步發展。四是必須選好、選強、臺商之家主委。主委的強弱直接涉及到整個臺商之家的活力。因此,必須聽取政府涉臺部門、經濟部門意見,廣泛走訪台商,了解主委人選的政治素質,企業發展狀況,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熱心度等。五是臺商之家要有牌子,有活動場所,有秘書(幹事),有章程。

  為了在全區所有街鎮全面建立臺商之家,我們召開街、鎮、莘莊工業區黨委委員會議,請莘莊工業區介紹全市首個臺商之家成立情況,區委領導進行全面動員和佈置,明確提出要認真學習試點經驗,因地制宜,創造性做好建立臺商之家工作,要求用一年半時間做到全覆蓋。區臺辦根據各個街鎮成立臺商之家的時間節點,逐個下去指導,幫助做好籌備工作,對遇到的難點和問題及時幫助解決,做到成熟一個建立一個。去年在七寶、虹橋、梅隴、莘莊等臺商較為集中、條件較為成熟的單位成立,對個別臺商、臺企較少,條件不具備的不強求,不搞一個模式,積極在幫上下工夫,在今年9月5日,全區所有的街鎮都已建立了臺商之家。

  三、臺商之家的初步效應

  在街鎮、莘莊工業區成立“臺商之家”,是基層涉臺工作的一項創新,旨在夯實基層涉臺工作基礎,在近一年的實踐與運作中,也收到了初步效果,主要發揮了四個作用。

  一是政企對接的平臺。臺商之家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召開政企對接會,密切了臺商、臺資企業與基層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聯繫和溝通,政府能夠及時了解臺資企業的訴求和需求,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儘快幫助解決和處理。同時,及時傳遞有關政策和資訊,為臺企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臺商在轉型發展中,通過政企對接這個平臺,享受到了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5月份,梅龍鎮臺商之家開展活動時,當有臺商提出去年企業連續一週停電,影響生産任務時,出席活動的分管鎮長馬上表示,立即與當地供電部門聯繫,建議今後對企業停電時間分段進行,保證企業正常生産,獲得了臺商的肯定。

  二是交流聯誼的平臺。臺商之家及時傳遞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增進會員間的交流和合作。團結和吸引更多的臺商、臺資企業加入臺商之家,成為市臺協會會員。在開展活動中,增進了相互了解,包括共用企業發展經驗,共同探討興趣愛好,共同開展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

  三是社企融合的平臺。不少臺商之家成立後,用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區各類公益活動,為建設和諧社區作了積極貢獻,真正體現了兩岸同胞一家人的親情。江川路社區(街道)臺商之家針對貧困學生多的特點,開展了捐資助學活動。梅隴鎮臺商之家主動為弘梅小學農民工子女開展英語拓展活動,虹橋鎮臺商之家每月組織臺商、臺企員工在虹六村開展垃圾分類活動,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顓橋鎮臺商之家為駐區消防戰士因公致殘開展捐款活動,受到了廣泛讚譽。

  四是自我完善的平臺。臺商之家普遍制定了會員章程,積極配合政府開展“重合同、守信用”,“創建勞動和諧關係企業”和創上海市名牌産品活動,教育引導廣大會員自覺敬業守法,倡導職業道德,維護社會公益。努力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定期組織學習大陸有關政策如:ECFA、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國務院關於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的決定等。在涉臺糾紛中,組織臺商骨幹做好臺商工作,引導依法依規處理,發揮了很好作用。(台灣網上海閔行區臺辦通訊員 李龍皋)


編輯:李瑞艷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