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詹春柏、高孔廉、賴正鎰等臺灣嘉賓談魯臺經貿合作

2014年09月02日 08:52: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9月2日濰坊消息 共敘兩岸同胞情誼,共謀魯臺合作大計。9月1日上午,由國務院臺辦、山東省政府主辦,山東省臺辦、山東省商務廳、濰坊市政府承辦的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暨兩岸産業合作齊魯峰會在濰坊齊魯臺灣城魯臺會展中心舉行,兩岸經濟界企業界人士共千余人出席開幕活動。

  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詹春柏出席並致辭;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最高顧問高孔廉發表演講,對促進兩岸産業合作提出了積極見解和建議,現摘發如下:

  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詹春柏:第二十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在濰坊市隆重舉行,個人很容幸應邀前來參加,也因為這樣有機會來參訪兩岸共同尊崇的歷史偉人孔孟的家鄉,有機會親身體會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青島海景,再就是濰坊這個新興都會的建設,印象非常的深刻。

  魯臺經貿洽談會創辦于1994年,每年舉辦一屆,今年已經舉辦第二十屆,由於規劃得宜、辦法認真、績效卓著,是山東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對臺經貿洽談的平臺。這二十年來,魯臺經貿洽談會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創新,城市也不斷提升,這一點由臺灣前來參加盛會的臺灣産業界人士的分量足以説明。

  兩岸關係自2008年以來呈現了和平合作的好局面,兩岸人民來往頻繁,這是普世所樂見的。貿易和文化的交流是切實推動兩岸人民經濟互惠、心靈互通、情感交流的好機會,我們也期盼大家共同努力,讓兩岸關係繼續有良性發展。

  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魯臺會已經二十歲了,我來參加了四次的魯臺會,魯臺會也是兩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一個軌跡,也是一個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以及一個成果。

  我記得早期到濰坊跟我昨天到濰坊,看到濰坊的城市的發展,見證了濰坊市道路一新,可見濰坊市在這二十年發展的過程,就代表了濰坊城市發展也是魯臺會一個發展的過程,一個重要的指標。

  山東與臺灣的關係非常密切,我到大陸來投資,第一站就選擇了山東,所以我現在也算是山東人。我為什麼到這裡來,因為我從小唸書就讀到孟子,因為我們讀了很多的孔孟的思想,山東南來北往交通便捷,中國大陸最漂亮的海岸線就在山東,繞渤海灣這一段是最美麗的海岸線,可以説碧海藍天,所以我的集團也選擇在青島蓋了一個涵碧樓。

  兩岸之間的交流,在這六七年的時間,實現了大三通,到今天達到每週800多個航班,希望未來達到1000多個航班,因為現在800多個航班我們常常買不到機票。

  目前到臺灣自由行客人每天有4000個,團客的部分每天有9000個,我想自由行的客人可以提升到10000個,到今年自由行的客人60萬,去年臺灣到大陸的遊客有200多萬人,今年大概可以破300多萬人,我們希望大陸客到臺灣,除了到臺灣之外,也希望到臺灣有轉机的機會。

  臺灣服務業佔70%,我們2400個公會,今天到場的我們有28個各個公會的理事長,同時我們商業總會有百年老店的一個組織,也來了我們10家的百年老店。我們也帶了大量的文創産業來參展。

  臺灣在這二十五年的時間來大陸投資超過30億美金,但是大陸到臺灣投資才10幾億美金,希望大陸多到臺灣去投資,我知道在政策上有很多限制,希望這些限制儘快打開,推動陸企多到臺灣去投資。

  鄉林集團在青島投資的在臺灣計劃了十幾年的涵碧樓最近即將落成啟用,在山東不只是青島,在泰安、在威海、在濰坊我們都有計劃,我可以證明值得來山東投資,山東是行政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好也是未來最有潛力的省份,所以我希望還沒有到山東來的朋友趕快來投資,也歡迎大家再次參加魯臺會的時候可以到青島涵碧樓來坐一下。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最高顧問高孔廉:這次是我從2009年以來第五次訪問山東,最近的一次還不到半年,是在今年4月到了濟南,參訪了山東大學。山東可以説是我在除了東南沿海的省份之外,到訪最密集的省份之一,這次來魯受到魯臺會協辦單位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江丙坤先生委託代表而來。

  魯臺會已經為山東和臺灣搭建起一個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臺,本屆洽談會的一個主題是綠色高端以及健康,推動兩岸産業的順利合作,建立特色食品的全球品牌,非常切合當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需要,所以我特別借這個機會,向主辦單位表示最高的敬意。

  早期第一批來魯投資的臺商是1990年代,已經有二十多年,大家多半以內銷為主,對當地的就業和經濟繁榮有幫助,也承蒙各位領導的幫助,才有發展機會。但是近年來由於大陸的經濟快速成長,也面臨一些困難,我們希望各級領導也費心幫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另一方面以外銷為主的臺商,都在大陸南方,這些地區産業飽和,又遭受缺工、缺水、缺電的限制,所以要另覓地方發展,山東具備有勞工充沛,市場廣大,水電充足,交流發達,物産豐富的先天優勢,再加上優秀的各級政府領導幹部在政策跟法規方面,為投資者打造了優良的投資環境,並且在執行的層面也給予充分高效的協助,使得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潛力,應該可以成為我們臺商轉移發展以及轉移陣地的一個新樂土。

  我們兩岸的關係,從2008年以來有著一個非常翻天覆地的變化,差不多我們這幾年來的時間,超過過去二十年來成果的總和。對經貿合作來説,特別重大的意義就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個協議的執行已經為兩岸創造出合作互利的空間,那麼基於這樣的基礎,我們希望未來兩岸更進一步服務貿易跟貨品貿易協議能進一步簽署實施,來創造兩岸之間一個完全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就兩岸的産業合作方面來説,當前的全球經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兩岸之間加強産業合作。目前臺灣推出了六大新興産業,大陸也提出了七大戰略新興産業,這些産業都跟今天洽談會的主題——綠色、高端、健康息息相關,兩岸如果能夠在這些新型的産業加強合作,我們相信應該會有更好的成效,海基、海協兩會第七次會談在天津舉行的時候,雙方也達成了加強兩岸合作的共同意見,並且舉辦過三次的兩岸經濟論壇,確定了低溫物流,TFT面板、電動汽車等重點合作領域。我們希望在這些産業領域中,兩岸能夠合作,共同研發技術,制定規格標準,避免重復課稅、産能過剩和惡性競爭,我們希望基於兩會平臺會有一個好的成果。(台灣網、山東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