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記全國臺聯2014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四川分營

2014年07月31日 15:03: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31日成都消息 這個夏天,有一群青春活力的寶島青年,帶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嚮往,帶著對熊貓故鄉的憧憬,跨越了臺灣海峽,如約向四川游來。

  在全國臺聯的安排下,臺灣青年學生們赴北京參加總營活動。營員們先後遊覽了故宮、頤和園、居庸關長城,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國家博物館,並參加了由汪毅夫、陳德銘兩位會長所作的文化經濟講座。接著,營員們走進校園,赴清華大學與學子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感受了大陸一流高校的歷史和文化。短短4天的總營活動時間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參訪交流活動給大家的大陸之行開了一個好頭,每個人的臉上、心裏都有掩飾不住的欣喜。同時,也讓營員們對接下來的四川?成都分營活動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7月8日上午,分營成員如期抵達成都,剛下飛機,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潮濕水氣味,讓大家似曾相識,十分熟悉。咦,悶熱、濕潤這不就是家鄉的氣息嗎?恍惚之間像是又回到了臺北……就這樣,伴隨著熟悉的氣息,“熊貓故鄉歡迎您”全國臺聯2014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四川?成都分營開營儀式在西南石油大學正式開營。7月8日下午,來自島內的青年臺胞與四川省臺籍青年大學生、西南石油大學的志願者們150余人歡聚在石油大學學術報告廳,暢談交流。四川省臺聯會長劉琪和成都市臺聯會長王良華代表主辦方向營員代表授旗,拉開了為期6天的夏令營活動帷幕。來自臺灣大學、臺北科技大學、淡江大學等20所島內高校的40余名青年學子將與30余名臺籍青年以及志願者們一起,共同度過難忘的“熊貓故鄉”之旅。

  歡聚一堂,同根同源

  開營式當晚,營員們舉辦了獨具匠心的聯誼晚會。活動中,兩岸青年混搭分組,組成心心相印、永遠的十八歲、小夥伴、HIGH翻、團團圓圓等6個隊,通過猜字、成都小吃、搶位置、比比誰更長等遊戲環節進行互動PK,最終獲勝的團團圓圓隊得到了獎品《最成都》——一本介紹成都人文歷史的好書。有趣、積極的活動使得大家快速接觸,密切融洽,迅速拉近兩岸青年之間的距離。隨後,臺灣同學自編自導的集體場景小品“成語新解”爆笑登場,賺足了笑聲和歡呼聲;來自具有專業水準的小提琴獨奏,則讓大家心曠神怡,進入了音樂世界;晚會即將結束時的舞曲,則充分展現兩岸青年朝氣蓬勃的青春活力,共同演繹著年輕人的精彩HIGH生活。

  正如來自臺北科技大學的王沛淇同學在開營式上的所言:“年輕人沒有歷史包袱,更能包容和理解,年輕人的融入其實也很簡單,更何況兩岸本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大家交流毫無距離與差異。相信這次的夏令營活動可以對兩岸青年的交流起到一個很好的開始,臺灣同學有非常好的收穫,回到臺灣以後擔負起兩岸交流的種子,讓兩岸之間交流越來越頻繁密切,早日消除兩岸之間的隔閡。”

  團團圓圓,比秀熊貓

  四川是贈臺熊貓“團團”、“圓圓”的故鄉,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更是以環境優美,資料珍貴著稱。對臺灣同學來説,夏令營第二天的熊貓基地之行期待已久,早已列為心中的精華項目之一。看,就連平常動作最慢,老是遲到的“蝸牛哥”鄭藝也已經收拾好,早早的登車了。一路歡歌笑語,很快進入基地,基地內環境優雅,翠竹蔥籠,特別符合熊貓那溫潤謙和的性格。沿著基地內的路徑,不多時便見到了憨態可掬的國寶了。正是上午時候,大熊貓們酣睡剛醒,顯得有些慵懶,但這份慵懶配合著大熊貓可愛的表情卻也著實可愛。“哇,好萌,好可愛啊。”“來,看這邊”,但見一隻大熊貓懶洋洋趴在樹枝上,享受著雨後清新的空氣,好不愜意。這份姿態,逗樂了遊人,引來了無數的閃光燈,但顯然熊貓已經久經相機的考驗,受之泰然,趴在樹枝上巋然不動,只是時不時抬起惺忪的眼神審度一下過往的遊人,但這眼神卻總能引發大家的歡聲笑語。基地裏每一隻大熊貓都是營員眼中的大明星,伴隨讚嘆聲的還有一群喜歡自拍90後營員們,紛紛拿出手機,對著自己,選好位置,擺好姿勢,瞪大雙眼,鼓起腮部,或扮萌、或搞怪,爭著和大熊貓合影,抓住它停留的瞬間,定格精彩記憶。“貓熊是四川的標誌,以前看到貓熊也只是在在書本和電視上,這次終於見到了真的貓熊,真的很激動。”來自臺灣藝術大學的陳昱廷同學説到。

  天府之國,物華天寶

  行程第三、四天,同學們飽覽四川的山水、人文美景。

  在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産”之地樂山,攀億年峨眉,其“雄、秀、神、奇、靈”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佛教文化,令臺灣同學心動不已;觀千年大佛,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之處泛舟觀山,方才能體會到古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個中之意,讓同學們對祖先的高超智慧肅然起敬。

  在廣漢,三星堆遺址博物館,神秘的青銅面具,講述著古蜀王國的前世今生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館藏的金器、青銅器、玉石器佈局考究,規模宏大,很是讓人震撼。來自臺北大學歷史系的彭賀柔同學感嘆到:“展館裏這些光怪陸離奇異詭譎的古蜀秘寶,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奇珍,讓人大開眼界,給人以身臨其境、故國神遊的感覺,重現了長江文明輝煌燦爛,我回臺灣後會介紹它給同學們,一定會再次關注它。”

  在綿竹,孝德鎮年畫村,一幢幢改造一新的川西民居,雪白的墻上繪製著民風濃郁、色彩艷麗的綿竹年畫,別具一格的鄉村風貌給營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下車,大家就紛紛拍照合影留念。隨後,同學們在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胡光葵先生的指導下親手印製綿竹木版年畫,在雕刻好的木版上涂墨、拓印,親身體驗了一回年畫師傅的感覺。

  浴火鳳凰,依然美麗

  第五天,同學們來到了成都平原上游的都江堰,開始了天府之國核心地帶的探秘。

  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三大工程組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靈水泉涌,浸潤六市三十四縣”,令同學們嘆為觀止,震撼不已,疑為天作。

  都江堰臺灣愛心家園的落成,見證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艱難時刻心心相連的手足情誼和災後重建奇跡。在走訪途中,恰遇在小區門口歇息的幾位老人,當得知眼前的這群青年是來自寶島臺灣,老人們紛紛站起招呼:“感謝臺灣同胞們的友情之手”,“歡迎你們常來看看,這裡也是你們的家園”,“歡迎你們到都江堰遊玩,祝你們開心”……感恩和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浣花溪畔,武侯祠旁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第六天,當大家穿行在杜甫草堂浣花溪畔和武侯祠、錦裏古街,川人、川事、川茶、川菜、川酒、川戲和蜀錦等蜀文化應接不暇,接踵而來,其間,還夾著“麻辣火鍋”的香味撲鼻。茶館喝茶、擺龍門陣、打牌,一碗豆花、一碗抄手,讓臺灣同學們見識了成都的悠閒和天府之國的富饒。“成都好好耍哦”,臺灣領隊可傑先生用他那唐老鴨標誌的嗓子,有模有樣的説了句四川話,引來了一路的歡笑和行人的側目。是啊,成都,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演繹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精彩故事。

  6天時間快樂而又短暫,一週的時間裏,臺灣學子和大陸同學同住同行,親密接觸,互動聯誼,除了白天豐富的夏令營行程,晚上也被年輕人們用自己的方式交流著:K歌、籃球比賽、“殺人遊戲”以及整宿整宿的聊天暢談,讓彼此都增進了了解,也收穫了滿滿的友誼和美好的回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而分別的時刻總是難忘的,臺聯工作人員特別安排了火鍋作為晚餐,為的就是要給臺灣朋友一個深刻的印象。大家一邊吃著火鍋,一邊用手扇著冷氣安撫辣得失去知覺的嘴巴,還要忙著交換地址,互相在衣服上簽名,拍照留念,相約再見。

  夏令營團長、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副秘書長韓燕明表示,四川人傑地靈,山川秀美,名如其實。成都更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同時,非常感謝臺聯提供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臺灣青年朋友通過這個活動,了解大陸、開拓視野,必將增進兩岸一家親觀念及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他以及所有的團員,回到臺灣以後都會自覺擔負起兩岸交流的任務,都期待與成都之行結識的朋友們的下一次相逢。(台灣網、四川省臺聯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