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白族書法家王錫圭到湖南交流 在家鄉揮毫潑墨

2014年07月08日 09:21:00來源:台灣網

  臺灣白族書法家王錫圭

  臺灣白族書法家王錫圭。

  台灣網7月7日張家界消息 日前,應湖南張家界市臺辦的邀請,近90歲高齡的臺灣桑植籍著名書法家王錫圭來到家鄉揮毫潑墨,為鄉親們留下一幅幅珍貴作品。

  “福——德從寬處積,福從儉中求”、“壽——福如東海深,壽比南山高”。王老的隸書作品,不僅力透紙背、一氣呵成,還蘊含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哲理。他即興揮毫書寫的“禪——榮枯事過都成夢,憂喜兩忘便是禪”,更是讓人喜不自禁、敬佩不已。

  王錫圭老人字國嶂,祖籍在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現居臺灣臺南市。1944年底,時年18歲的青年學生王錫圭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參加青年軍入伍奔赴日前線。1949年,他隨著國民黨部隊到達臺灣。70年代末,他棄武從文,從事翻譯、書法教學等工作,先後拜臺灣名書法家施孟宏大師學習書法。

  “寫書法是我最快樂的事!”

  89歲高齡的書法家王錫圭對書法有著狂熱的癡迷,以寫書法、贈書法為樂事。空閒的時間,王老身邊總圍著一大幫書法愛好者求字,王老總是來者不拒。王老寫書法,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手不抖眼不花。別人勸他休息一會再寫。他總是微笑地反問別人:“你如果是喜歡打麻將的人,打麻將你會累嗎?”“寫書法是我最快樂的事,特別是回到家鄉,大家喜歡我的字,我特別地開心。”

  “我感覺自己的書法作品很普通,壓根沒想到在外面還挺有名氣。”王錫圭介紹説,“臺灣成功大學的校長經常找我寫字送人。”“我的字從來不賣,都是送人。我每年在多所學校培訓書法課,遇到青年學生問我求字,我是有求必應。因為書法對我來説是件快樂的事,我從來不用書法換取報酬。當然,有的商人或者老闆向我求字後,會給我封個紅包,我也會收,畢竟紙墨都是要花錢買來的嘛。”王錫圭老人總是開朗中透著幽默。

  “我給馬英九贈過書法作品”

  “一個人是不是有文化,或者文化的高低,一般顯露不出來。但書法作品是有形的文化,可以展示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書法還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王錫圭老人介紹説,“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不僅要求書法藝術達到一定的火候,還特別要求漢語文學的修養達到一定境界。”

  “馬英九競選時,我曾經給他寫了一幅‘馬到成功’的字,寓意他能成功當選。”“我給他寫的‘馬’字,像一匹飛奔的駿馬,鵬程萬里,他很喜歡。”

  “1988年以來,我每年都要回大陸,有的時候是回家鄉看看,有的時候是參加大陸的書法展。通過書法,以字會友,以書法傳承中華文明,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也參加過韓國、日本等地舉辦的書法大展,將中華書法文化傳播到世界,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家鄉是我繞不開的結!”

  白族書法家王錫圭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深深的摯愛。他的書法作品,都以“桑植老人、臺灣客”、“桑植八九叟”、“桑植八九叟、臺灣客”給自己的書法作品落款。

  “我18歲就離開了桑植老家,現在雖然老家只是一個親表弟、一個表妹,直系親屬差不多都過世了,但我永遠是湖南人,是桑植人,在我有生之年,我每年都要回來看看,要帶著自己的兒女、孫子孫女回家,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台灣網、張家界市臺辦聯合報道)

  

  臺灣白族書法家王錫圭書法作品。

  

  臺灣白族書法家王錫圭書法作品。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