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臺兩地業者在濟南研討養老服務業合作

時間:2014-05-19 15:02   來源:台灣網

  

  山東省家庭服務業協會理事長孔衛東主持研討會。(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台灣網5月19日濟南消息 在逐漸老齡化的中國,如何養老已成為人們關注的新焦點。為更好促進養老服務業多元化、人性化、産業化發展,作為中國人口大省的山東特別邀請臺灣養老服務業從業者,參加5月16日在山東濟南舉行的“首屆海峽兩岸養老服務業高層戰略研討會”,向臺灣借智。

  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臺北市長期照顧發展協會、高雄市私立萃文書院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臺北市私立嘉恩老人長期照顧中心、中國文化大學的業者、學者應邀出席,與山東省家庭服務協會等山東省養老産業、機構的代表進行了研討、對接洽談,收到豐碩成果。

  山東省民政廳副廳長周雲平在研討會上作主題演講,他説:目前山東各類養老機構有4400多家,養老床位35萬張,各類養老服務人員不足5萬人,與山東1700多萬老年人群體相比,市場缺口過大,嚴重制約著山東養老産業發展的速度與規模。臺灣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作相當成熟。學習和借鑒臺灣地區養老産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對探索具有山東特色的養老産業發展道路具有啟發意義。周雲平副廳長認為,養老服務業發展正成為世界關注的問題,山東需要借鑒臺灣等多方經驗,注重養老服務業中的文化元素和多元化養老方式,儘快構建山東養老服務業的標準化、産業化。

  臺灣參會人員作了《養老服務標準化與人才培訓》、《臺灣開展養老服務業發展經驗與對策》的介紹。臺灣居家服務業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在會上介紹了臺灣養老業的發展情況。她説,據統計,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養老問題已成為國際問題。臺灣地區自1993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事業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臺灣為應對社會老齡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多元化的老人長期照顧制度,強調“在地老化、社區化、去機構化”等觀念,注重發展居家式、社區式照顧。所謂“在地老化”社區照顧,就是整合社區和家庭的長期照顧資源,實現老年人在自己家中得到照顧服務的目標。臺灣老齡事業目前已進入産業化階段,建立了一個包括政府、非營利機構、營利機構和社區在內的多元化福利服務提供體系。因此臺灣養老服務業的經驗適合山東這樣的省份借鑒。

  談及臺灣養老服務業的優勢所在,長期從事養老服務業的涂心寧理事長認為,主要有四點優勢,值得借鑒。一是服務與設施建設中,充分體現人性化養老理念。臺灣推行“身心靈”全方位的照顧,不僅注重對老年人身體的照顧,也強調關愛老年人的心靈。二是建設分層級照顧體系,提供精準化養老服務。三是服務團隊專業化水準高,標準化體系健全。在臺灣,一個養老專業運營團隊要由醫生、藥劑師、護士、照顧員、社工、心理輔導師、復健師、營養師、廚師、工務人員、財務人員、行政人員、律師共同組成。四是行業協會等社團組織活躍,自律規範程度高。臺灣長期照顧協會等社團組織活躍,一方面促進了養老産業的技能與資訊互通,另一方面成為業界與政府對話和保護行業權益的重要平臺。

  臺灣業者介紹,臺灣老齡事業發展主要有四點對策:一是依據“經濟需求”與“照顧需求”雙重原則確定服務對象,將照顧服務對象由經濟貧困與家庭照顧缺乏的老人擴大到一般失能老人。二是長期照顧資源形式的多元化。臺灣長期照顧資源主要有現金給付與實物給付兩種形式,現金給付主要是針對受助老人或照顧者,實物給付分為機構照顧、居家照顧、日間照料、送餐服務、交通接送、輔具購買、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眾多形式。三是照顧服務輸送體系的建制,從地方分權走向中央統籌。四是財源籌措方式的制度化,從政府補助走向獨立財源。

  對於兩岸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契合度,涂心寧理事長説:“臺灣與大陸語言相通,文化相同,弘揚孝道文化更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兩岸養老服務業交流空間巨大。希望兩岸養老服務業可以搭建兩岸服務業溝通的橋梁,共同傳承中華孝道文化,合兩岸之智探索新的養老服務模式,互相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涂心寧理事長表示,臺灣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多元化的老年人長期照顧制度,而山東作為老年人口大省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兩岸在養老服務業領域合作空間巨大、前景廣闊。她願意分享臺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增進兩岸養老服務業間的交流,傳承並弘揚中華傳統孝道文化。

  濟南市人大代表、大家園家政服務中心總經理周辰提到了“以房養老”,他説,目前養老産業在中國還處在起步階段,産業管理規範、産業政策、産業扶持措施等都有待建立或完善;養老地産業是當前正在崛起的新生事物,是以養生養老為主題、地産為載體、適老老齡化設計為標準、服務為核心,具有消費型地産特徵,主打健康、生態、人居環境與自然相融合等賣點。尤其是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園林設計到裝飾標準要突出適老化,從護理、醫療、康復、健康管理、文體活動、餐飲服務到日常起居呵護,都有專門的設施設備和管理團隊。所以,養老地産更加突出服務功能,是既有完善的專業物業服務,又有專業醫療服務的“雙服務住宅”。

  “山東面臨人口老齡化嚴重的省份,首先要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先進的養老經驗,其次要看到山東養老産業空間巨大,再就是要找準方法去養老。養老目的很簡單,就是讓老人健康快樂,但是如何健康、快樂?這就是養老産業市場化以後所要考慮的問題了,當前養老,在我國是以居家為主,社區和機構為輔,但是老人的健康快樂百分比很低,如何提高調整,需要政府指導,參與養老産業的企業定好位,找準發展模式,為中國養老産業走向多元化打好基礎。”周辰分析。

  山東省家庭服務業協會理事長孔衛東表示,面對當前國內老齡化發展的嚴峻形勢,要有效探索符合國情省情的養老模式,希望通過本屆研討會激發養老服務業發展思路與模式的創新,開創山東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新紀元。

  山東與會人員認為,臺灣在發展老年人福利與實行長期照顧補貼政策等方面的經驗與典型做法,對山東養老服務業政策制定與體系建設均具有積極借鑒意義。與會人員對此次活動給予充分肯定,紛紛表示要密切魯臺交流,借鑒臺灣養老産業發展的先進做法,深化魯臺養老領域內的合作。

  臺灣老齡事業的發展經驗與典型做法,為大陸加快行業發展步伐提供了智力支援。面對當前大陸老齡化發展的嚴峻形勢,在海峽兩岸關係持續升溫,經貿往來日益頻繁的大環境下,本屆研討會的舉行,適時架設起海峽兩岸養老服務業交流、學習與合作的橋梁,開啟了兩岸社會事務領域內的對話與合作,對於探索符合國情省情的養老模式具有積極借鑒意義。本屆研討會奠定了魯臺養老服務業交流合作的基礎,激發了養老服務業發展思路與模式的創新,必將促進山東養老服務業的積極發展。

  據了解,這次會議作為“2014山東臺灣周”系列活動之一,由山東省商務廳、省民政廳、省老齡委辦公室舉辦,山東省家庭服務業協會、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山東省12346為民服務中心聯合承辦。(台灣網、山東省臺辦聯合報道)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