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胞賴雪卿奶奶創辦愛心學校 上海圓教育夢

2014年03月26日 09:26:00來源:台灣網

  上海福門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賴雪卿女士。(台灣網 王茜 攝)

  台灣網3月26日上海消息 在東海之濱的上海奉賢五四農場,有一所以培養“新上海人”為目標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小學。這裡綠草如茵,鳥語花香,教室寬敞明亮,音樂、體育、美術、電腦等各類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暑假期間,來自美國的外教與同學們面對面直接交流。課間時分,每當看到一位帶著眼鏡、身著套裝的老人走進校園,孩子們總會高興地圍上去,“嘰嘰喳喳”地打招呼。脖子上係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還會認真地行個隊禮。

  這位和藹可親、深受孩子們歡迎的老人就是臺資企業家——上海福門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賴雪卿女士,位於五四農場的這所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小學就是由她個人于2000年9月捐資創辦的愛心學校。

  辦學初衷 愛心為源

  説起創辦學校的初衷,賴女士表示她是臺北人,于1992年來滬投資設廠,那時的五四農場看上去一片荒涼,出門走的都是石頭路,基本見不到柏油路。方圓幾裏沒有一所能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像樣學校,路上常可見到學齡期少年兒童隨處遊蕩,不能正常接受教育。賴女士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創辦一所學校,讓附近的孩子有書讀的想法在她心中漸漸萌芽。2000年9月,條件終於成熟,賴女士以空余的職工住房為校舍,請公司辦公室職員管理學校,又聘請了幾位優秀教師任教,開辦了專門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的福星學校。

  賴女士説:“在我能力所及範圍內,只要孩子想唸書,我就讓他們來。不管他有錢繳50塊還是沒錢繳,通通來;沒有錢吃飯的,學校還管他們吃飯。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都很辛苦啊,都在種西瓜、種大蔥。”

  為了鼓勵孩子們積極向上,努力學習,賴女士的公司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孩子的成績和綜合表現在學校排進前五名的,父母親可以被優先錄用。

  因為有了賴女士的全力支援,學校董事會架構公開、科學,經費使用透明,財務管理規範;學校團隊架構完善,連續兩次在上海市隨遷子女小學績效評估中被評為優良學校。

  校本特色 感恩教育

  既曾接受傳統禮儀影響,又曾移民洛杉磯生活廣泛接觸西方文明的賴雪卿女士一直認為,中國的儒家思想積澱深厚,始終有其獨到價值,譬如儒家思想中的誠實守信、尊老敬賢、自強不息等傳統觀念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孩子的品德培養好了,他會回去影響他的爸爸媽媽,他的家人。教育從孩子抓起,收穫的會是一個家庭、一個地區、一個社會。

  福星學校創辦十多年來,秉承源於儒家思想的“誠實、守信、知感恩、不放棄”的校訓,堅持以感恩教育為主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課堂教育、常規活動的開展和重大活動的舉辦,教導孩子們珍惜身邊的一切,學會感恩,由近及遠,推己及人,感恩父母、師長、鄰里友人、學校、社會、自然。從感恩教育中衍伸出追求孝敬、尊重、仁愛、誠信、自強等中國優秀的傳統價值觀。

  針對福星學校學生主要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特點,學校校訓中特別提出了“不放棄”這一條。“不放棄”主要指三方面:儘管孩子們童年的物質條件與上海本地學生不能相比,但學校要求學生自己不放棄對道德和知識文化的追求;也許孩子的父母因為打工的原因居無定所,但作為父母本身要不放棄對孩子的教育;對老師而言,不管一個學生基礎多差,成績多麼不理想,不放棄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懷指導。

  十多年來,“不放棄”作為學校校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知挽救了多少孩子,改變了多少家庭。葛校長回憶,學校曾經有一位小衚同學,父親在交通意外中不幸逝世,父親一方的親屬拿走了所有的賠償款,母親帶著孩子生活艱難。學校知道後,不僅對孩子進行幫困救助,而且深入家庭調解糾紛,千方百計引導孩子自立自強、健康成長。小衚同學最後順利完成學業,步入社會。

  共創和諧 成績斐然

  為了開闊孩子們的視野,為孩子們創造更有利的學習環境,賴女士還積極引導社會資源進入學校,開展社會(教育)共建。包括奉賢中學、曙光中學,上海中學、復旦附中等區內外學校及市區紅會、復旦大學MBA工商管理學院、上海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IBM機器研究所(中國)公司、市臺聯、市臺辦和臺灣公益團體每年來校和孩子們互動交流。2011年,應賴女士之邀,參加“愛無限演唱會”的邰正宵、李玖哲等歌手一下飛機就直奔福星小學義演,還為貧困學生送去毛毯和學習用品,並與孩子們一起互動遊戲。這些共建活動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門,推開一扇窗”,讓他們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增加見識的同時感受溫暖,增強自信。

  經過長期耕耘,學校屢創佳績:2011年,學校的“感恩教育 愛心傳遞”德育主題被評為奉賢區優秀德育項目;2012年,學校被評為上海民辦教育協會理事單位;2013年,學校被奉賢區社會團體管局評為“三星級單位”。學校分別於2011、2013兩輪區、市績效評估中獲評“優良學校”。

  賴女士高興地説:“現在這裡的外來務工人員都知道重視子女教育,而不是只顧埋頭賺錢。與前些年相比,農場的社會治安也有了明顯進步,橫衝直撞、小偷小摸的少了,受教育、懂禮貌的孩子多了。”更令賴女士高興的是,從福星學校走出的學生有不少人考上大學,有些畢業後在滬工作,有些甚至成了賴女士公司的供應商。心懷感恩的學生表示,只要賴女士的公司需要,他們就優先進行供貨。

  回顧十幾年的辦學生涯,賴女士説:“跟孩子們在一起,無論跳舞、唱歌,還是説話談天、嘻嘻哈哈,得到的樂趣真的是無價的。我很感恩自己在五十幾歲的時候,還能得到這個辦學機會,讓我感覺到退休生活的意義。只要孩子們需要,只要校長、老師、孩子的父母需要,我就會繼續努力。是這所學校圓了我的教育夢!”(台灣網上海市臺聯通訊員 王茜)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