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臺胞建家庭博物館 遍尋藏品串起“客家古憶”
為尋客家藏品足跡遍佈各地
1949年,年僅18歲的朱偉明隨父去臺灣,從此一別故土數十年。1965年,35歲的朱偉明從飛行員退役後輾轉巴西、義大利等國,先後開過飯店,涉足過石材生意等,半生異國他鄉的生活讓他吃盡苦頭。
1985年,朱偉明的父親在加拿大溫哥華去世,臨終透露想回家的願望。於是,料理完父親的後事,朱偉明就抱著父親的靈位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平遠。家鄉人的熱情,讓朱偉明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從此,他就經常回家鄉走走看看。
2003年,朱偉明在家鄉老屋原址蓋了一棟新房,取名“懷鄉屋”。逢年過節,就回到懷鄉屋住上一段日子。在家鄉的日子,家鄉人、家鄉的一物一品都讓他感到親切,他也因此逐漸對客家民俗文化物品産生了興趣。
2006年,朱偉明正式開始收藏客家民俗文化物品,並一發不可收拾。幾年來,為了收集藏品,他的足跡遍佈了江西、福建、廣西、香港以及泰國等地,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他都要去尋找藏品。
隨著藏品越來越多,朱偉明細心地將其分類,並在家裏規劃好展區,將其一一展示,免費供人參觀。近兩年來,他的家庭博物館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慕名前來參觀。
如今,朱偉明大多數時間都居住在懷鄉屋。他説,很多臺灣的親朋友好友認為他孤身一人整天與“破爛”為伴會孤獨甚至淒涼,但在他看來,每天與這麼多寶貝在一起,偶爾和家鄉的朋友一起吃飯聊天,這日子過得既幸福又愜意。(台灣網、平遠縣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王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