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未來屬於馬克思主義

2017年03月14日 16:27:57  來源:吉林日報
字號:    

  原標題:未來屬於馬克思主義

  一種思想體系能存在多久,首先取決於它在何種程度上滿足社會的需要。社會需要是一種思想體系能夠産生和存在下去的依據。這種需要的社會基礎越廣泛、越強烈,符合這種社會需要的體系的存在時間越長久。其次決定於這種思想體系的性質,它的真理性、可傳播性和適應性。一種高深莫測、晦澀難懂、封閉的思想體系是很難持久的。

  相對而言,馬克思主義是比較年輕的思想體系,它從誕生至今才一個半世紀左右,正處在方興未艾之際。

  馬克思主義具有極大的社會需要性。從社會主義在一國首先勝利到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成為處於支配地位的社會形態,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馬克思主義承擔的歷史使命才剛剛開始,遠沒有結束。到目前為止,人類並沒有發現有任何學説和主義能取代馬克思主義。無論是弗洛伊德主義、存在主義、結構主義、邏輯實證主義,還是其他什麼主義,就局部範圍説,或者就它自己的研究領域來説,很可能有某些可取之處,但從總體來説,它們無法科學地解釋歷史和現實,根本不可能成為人類獲得解放的指導原則。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出現了許多學派,但它們的壽命都不長,如同走馬燈一樣,唯獨馬克思主義依然保持它的巨大的吸引力。當今世界,馬克思學興起,這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一種證明。

  馬克思主義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從其産生看,它開始於西歐幾個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國家,但就其傳播來看,它很快超出了西歐、北美,傳到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傳到全世界。它之所以能在具有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種族和民族、不同語言的國家和地區紮根,就是因為它能同各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能夠被民族化,適應不同情況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具有實踐性和群眾性。歷史上許多思想體系的活動範圍有限,它們往往是在少數知識階層的狹小圈子中傳播。而馬克思主義走出了書齋,走出了單純知識分子範圍,與千百萬人民的活動結合在了一起。有些思想體系由於活動範圍狹隘,往往隨著它的創立者的逝世而走向沒落,而馬克思主義的廣泛群眾基礎使得它不會因它的創造者逝世而發生中斷。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前,在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時期已涌現出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隨著工人階級革命政黨的廣泛建立和社會主義革命在一些國家的勝利,各國都出現了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在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者人才輩出、代代相繼。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還在於它的創造性。歷史經驗證明,凡是以終極真理自居的思想體系,沒有一個能夠長期存在。馬克思主義歷來反對終極真理,因為它同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是相矛盾的。絕對完滿的認識,正如絕對完滿的社會制度一樣,是荒謬的。

  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總結新經驗,探索新問題,始終沒有停止過創造性的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後繼者的傑出成就不僅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而且在新的條件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於他們繼續把馬克思主義向前推進。

  我們應該把馬克思主義同馬克思、恩格斯適當區分開來。馬克思主義當然離不開馬克思和恩格斯,它是由他們創立的,但又不能等同。馬克思、恩格斯是創立這種學説的主體,而馬克思主義是被客觀化了的思想體系。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命是有限的,他們逝世于19世紀;而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思想體系,它按著自身的邏輯和規律發展,它的生命活動期相當長。因此我們對馬克思、恩格斯評價的尺度應該不同於對馬克思主義的要求。

  我們對馬克思、恩格斯的評價應該是歷史的,因為他們是歷史人物。我們不能脫離他們的時代要求他們。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沒有看到他們逝世後的科技革命,沒有看到原子彈、電腦、遺傳工程而否定他們。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功績在於,他們完成了他們同時代人所無法完成的任務,為人類創立了一個新的學説——馬克思主義,這是一個比他們前人的任何一種思想體系更科學、更具有批判性的思想體系。

  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評價應該是現實的,即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在何種程度上推進了馬克思主義,是否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或試圖解決當代資本主義和當代社會主義面臨的新問題。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永遠是當代的,而不是歷史的,因此馬克思主義有其長期存在的理由和根據。

  毫無疑問,一個學派或思想體系的後繼者同它的創始人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馬克思主義在各國傳播,它與各國具體情況和文化傳統相結合,當然會使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和形態發生變化。但與其他思想體系不同的是,它不是表現為改變自己的內容以適應新的社會條件和特定階級需要,而是表現為沿著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開闢的真理道路前進。它不是遠離真理,而是不斷為真理性認識增加新的顆粒。

  難道人類以後永遠只有一種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嗎?在我們的時代爭論這個遙遠未來的問題,只能轉移人們對當代意識形態鬥爭的注意力,忽視了我們應該如何結合當代提出的問題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責任。用抽象的、煩瑣的爭論來推開當前的現實,是很不明智的。

  其實,只要我們深入地考察一下人類思想史,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在人類思想史上發生了各種思想體系的演變,但在各種思想體系下獲得的知識並不會消失。如同積土為山,層層相疊構成了人類知識的總體。

  同樣,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我們應該看到作為無産階級理論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和作為人類知識、作為科學真理之間的差異性。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産階級的理論形態,它所包含的特定的階級關係和階級內容,當它的歷史使命完成之後會消失,可是作為科學真理,它會被匯集到人類知識的大海之中。即使多少年以後會出現一個什麼主義或思想體系,只要它是科學的,它必然奠基於馬克思已經取得的科學成就基礎上,並把它作為最重要的來源和內容。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是永存的。

  有些人在談論所謂的馬克思主義的危機。我們承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馬克思主義從19世紀40年代的少數先進分子的理論,變為整個工人階級的理論,變為社會主義各國的指導思想,在一百多年中,它沿著一條上升路線前進。可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它似乎是沿著下降的路線後退。有些原先的社會主義國家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在一些資本主義國家中,馬克思主義與工人相脫離,逐步回到課堂和書齋,成為一種純學術研究。其實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危機,而是背離馬克思主義造成的危機。這種危機,必然推動當代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去探索、思考,進一步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

  真理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未來屬於馬克思主義!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哲學家)

[責任編輯:李帥]